晚期肺癌慢病化妥善治療 追求最佳存活期

聯合報元氣周報 記者趙容萱/報導
元氣講座「肺癌慢病化,該如何積極治療與預防」關注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的肺癌。記者趙容萱/攝影

肺癌連續13年霸榜國人癌症死因首位,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有些病患診斷時已經是晚期肺腺癌卻無任何症狀,是因為例行性身體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面對空汙世代,元氣講座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維談「空汙世代:我們與肺癌距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科醫師鄭文建分享「肺癌慢病化、追求最佳存活期治療策略」。

政府自2009年推出一連串菸害防制措施,台灣吸菸人口已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這代表台灣肺癌來源不只有吸菸。近年來,「不吸菸的肺癌怎麼來的?」引起熱議,醫學研究證實空汙對健康有危害。

室外活動前先注意空品,室內空汙也不能忽略。

林俊維以台中市賞景勝地「望高寮」的視野為例,白天由望高寮遠眺台中市區多是灰濛濛一片,但大雨過後,建築物與遠山清晰可見,主要是空汙所導致。建議外出時可參考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決定是否從事戶外活動。室外空汙來源有工廠、汽機車排放廢氣、露天燃燒稻草與廢棄物等,但室內空汙卻常被忽略,包括炒菜油煙、燒香、抽菸(二手菸、三手菸)等。

空汙中的有害物質主要來自於燃燒所形成,包含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及細懸浮微粒(PM2.5)。PM2.5是指直徑小於2.5微米的粒狀物,常帶有戴奧辛及其他有毒物質,目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類致癌物。

不吸菸卻罹肺癌,亞洲人基因對空汙特別敏感。

PM2.5經由鼻腔吸入體內,產生發炎,影響全身,不但會造成氣喘、肺阻塞病友發作或惡化,帶有肺癌基因者,長期接觸下也可能會激發肺癌的發生,亦可能會造成三高、腎臟病、婦科,和新生兒健康等問題。國內本土性研究顯示,2014年,PM2.5造成全台6282人死亡,其中肺癌居第三,有1252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空汙相關導致死亡疾病中,肺癌居第5位,占7%;今年國際期刊《Nature》研究發現,空汙會造成身體持續慢性炎症,進而導致肺癌的發生,在研究中無論身處於英國、韓國或台灣,都顯示空汙的嚴重程度與表皮生長因子驅動的肺癌發生率成正比,其中更發現台灣人比英國人更容易受到空汙影響。

低劑量電腦斷層,揪出早期肺癌的利器。

林俊維說,不要輕忽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若經一般治療不見改善,應前往醫院尋求診治。目前研究證實,胸部X光檢查對於肺癌的篩檢是無效的,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才能有效提升早期肺癌的診斷。台灣自去年7月起,已將肺癌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史、重度吸菸者列入公費篩檢對象。

他也舉例,一位70歲女性,睡覺時突發性短暫的左胸痛延伸到後背,先去心臟內科就診,意外發現1.5公分肺部腫瘤,手術切除後證實是第一期的肺腺癌。另有一名60歲男性病患,平時並無身體不適,肺部X光檢查也沒發現異狀,因有肝癌病史而接受定期腹部電腦斷層追蹤,在去年發現有1.5公分新生的肺部腫瘤,檢查證實是第3B期的肺腺癌。因此針對高危險的民眾,定期肺癌篩檢很重要,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晚期肺癌妥善擬定治療計畫,可大幅提升存活期。

隨著醫療進步,肺癌的治療武器也越來越多元。鄭文建分享,台灣最常見肺癌類型為肺腺癌,占71%。根據肺癌期別,第一、二期屬於早期,可採手術切除、放療;第三期可能合併淋巴結轉移,需會診外科、甚至放射腫瘤科醫師擬定治療計畫,透過術前治療縮小腫瘤,再手術切除;而晚期患者可採化療、免疫療法,以及標靶治療。

肺癌晚期如何變慢性治療?鄭文建指出,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可治療致癌驅動基因,目前已找到9種,其中台灣有55%驗到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癌細胞生長好比車輛的煞車系統失靈,若要抑制其生長,必需找到能關閉腫瘤訊號傳遞的「鑰匙」,即為標靶藥物,研究證實透過標靶藥物精準治療,可大幅提升存活期。

鄭文建說明,臨床證實EGFR標靶藥物第二代優於第一代,而第一、二代抗藥後以產生T790基因突變為主,第三代可以克服T790基因突變,健保有條件給付。因此,醫師多可依據可能的抗藥結果來決定標靶治療策略,以國人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為例,如可採接續標靶治療,則有機會延長存活期。此外,國內多家大型醫院證實,標靶藥物合併手術,或合併放射線治療可延長存活期,接續標靶藥物後,還有免疫治療的機會。

他建議,晚期病患可和醫師多討論評估,使用標靶藥物,或合併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提升治療效果。最後,鄭文建也提醒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乾燥搔癢、甲溝炎、皮疹、腸胃不適或腹瀉、心臟毒性(第三代)等,建議患者應立即回診妥善且積極處理,才有機會最大化藥物的治療效果。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日隨報附贈,12版版版

肺癌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