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篩檢量掉4成 菸檳族快受檢
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奪走3000多人性命,今年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口腔癌篩檢量硬生生掉了四成,衛福部國健署呼籲,年逾30歲菸檳族趕緊做篩檢,以免增加死亡風險。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口腔癌是台灣男性10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也是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據201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男性口腔癌發生個案人數有7058人,每天有19位口腔癌新發生案,其中30至64歲中壯年發生人數高達7成;另依去年死因統計,當年有3425人死於口腔癌。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呂宜興表示,受新冠肺炎影響,今年1月下旬後,民眾減少進出醫院,各科看診人數都大減,耳鼻喉科減少五成,一直到6月解封,醫院看診人數才回溫。
即便如此,呂宜興說,耳鼻喉科看診與檢查人數增幅仍緩慢,現在進醫院仍得戴口罩,而做口腔癌等相關口腔黏膜檢查得脫下口罩,讓不少民眾有顧慮,6月國內疫情解封,至今受檢者僅回溫一成多。
另外,醫院配合國健署至工廠、工地等進行口腔癌高危險群篩檢活動,至今仍因疫情暫停,也使得口腔黏膜檢查篩檢數下降。
國健署表示,口腔黏膜檢查3分鐘就能揪出癌前病變,是由醫師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檢查,診斷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目前經口腔黏膜檢查,發現7成6為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若及時接受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5。呼籲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人,請踴躍接受政府補助的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推薦文章
-
2025癌症論壇/癌症治療大躍進!國衛院:本土基因庫可助客製化治療
-
2025癌症論壇/體重下降5%是警訊 新鮮食材+原型食物助癌友吃出營養
-
科普好健康/膽道疾病攻略 遠離癌變風險
-
十大癌症存活率前3低 篩檢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胃癌風險
-
群聚疫情引恐慌 一圖看懂麻疹有什麼症狀及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