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維持過往熱量,喝高蛋白粉就足夠?」癌友飲食5迷思
癌症治療期間常出現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疲倦等「食體倦」症狀都是體內發炎的警訊,許多癌友對飲食存有迷思,營養不良、免疫力不佳持續發炎,預後表現也與「炎值」息息相關,40個月存活期來看,炎值低患者,近7成可以存活超過40個月,然而炎值高患者,僅剩不到1成。
基隆長庚醫院營養科林奕岑營養師說,其中最常見誤以為罹癌治療期間需要吃清淡,但其實治療期間需要適時補充肉類,保持體力,為了維持免疫力,人體需要大量生成白血球紅血球,蛋白質量也需要高一點。「清淡應該是治療完成後的飲食重點。」
癌友營養迷思之一是「只要維持過往熱量,喝高蛋白粉就足夠」,但林奕岑說,癌友對於熱量、營養組成、抗炎EPA等需求都與一般民眾不一樣,所以只補充單一營養是不夠的,市售的高蛋白粉通常熱量較低,不符合癌症患者營養攝取。
癌友飲食5迷思
1. 罹癌治療期間需要吃清淡
治療期間需要適時補充肉類,保持體力,清淡應該是治療完成後的飲食重點。
2. 只要維持過往熱量,喝高蛋白粉就足夠
市售的高蛋白粉通常熱量較低,不符合癌症患者營養攝取,應採「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重點。
3. 低醣飲食可以餓死癌細胞
減少醣類攝取只會餓到正常細胞,造成體力不足無法繼續治療。
4. 被親友勸服選擇超低醣類攝取的生酮飲食
低醣類高脂肪會造成癌友食慾降低,不例癌症患者於營養素的充分攝取。
5. 只要是Omega-3都可以抗發炎
Omega-3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含有兩種營養素EPA和DHA,各自功能不同。
推薦文章
-
按摩2穴位、培養6個習慣 中醫陳旺全教你如何預防及延緩失智
-
豆腐沒用完放回包裝、水要倒掉嗎?營養師揭盒裝豆腐正確保存方式
-
營養健康的魚類不適合當主菜?醫揭「肉類是更佳選擇」的原因
-
不是只能吃橄欖油、生菜…醫授「台版地中海飲食」菜單,地瓜葉、鯖魚吃出護心防癌效果
-
第11屆「彩繪希望」徵件開跑 揮灑生命畫筆 用藝術繪出抗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