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可以被控制, 癌友的生活品質,我們一起找回來!
癌症治療是一場漫長的戰役,期間伴隨的癌症疼痛,更是對身心的雙重折磨。根據調查,台灣約有六至七成的癌症病人面臨疼痛問題,甚至有人因為疼痛吃不下、睡不著,最終放棄治療。馬偕醫院名譽顧問醫師賴允亮指出,如今止痛的武器越來越多,只要正確用藥或使用適當的方法,有九成以上的癌痛都能得到有效緩解。他強調,每個病人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每個人都有不痛的權利,有痛就要說出口,千萬不要害怕治療。」
癌痛樣貌多變 對症處理才有效
癌症疼痛要根據疼痛的種類及程度選擇用藥,至於引起疼痛的原因除了腫瘤本身,還有受到腫瘤影響、治療過程等造成的疼痛,可分為以下幾種:
●內臟性疼痛:如胃、大腸等器官受到腫瘤影響時,病人會有來自體內深層疼痛的感覺,範圍比較廣泛。●體神經痛:由於體表、骨頭、肌肉的神經受損,有明確的痛點。
●神經病變痛:神經組織受損引起,有像被電電到一樣的痛感,有時會伴隨刺痛感。
●混合型:大多數病人常常是以上三種混合在一起的痛。
此外,還有一種突發性疼痛,就是原本用藥控制良好,卻因某些動作如伸展肢體,導致突如其來的劇痛。此時可使用舌下含片、口頰溶片或鼻噴劑形式的鴉片類止痛藥,通常能在短短幾分鐘內緩解,並迅速代謝排出體外。
疼痛雖主觀卻能量化 中重度疼痛可用鴉片類藥物有效控制
每個人對疼痛的忍受度不同,但病人仍可以根據自己主觀感受打分數,利用疼痛治療量表評分,將疼痛分級,疼痛等級0分為完全不痛、1-3分是輕度疼痛,雖有疼痛感但仍可忍受;4-6分是中度疼痛,半夜會痛醒、疼痛明顯;7-10分是重度疼痛,痛到無法入睡、無法忍受等。
賴允亮指出,癌症疼痛的藥物可分為非鴉片類止痛藥與鴉片類止痛藥兩種。一般而言,1-3分的輕度疼痛可以吃普拿疼等的非鴉片類止痛藥,4-6分的中度疼痛可以使用弱效性鴉片藥物,7分以上重度疼痛要使用強效性鴉片藥物。
打破用藥成癮的迷思 常見的便秘副作用也有對策能改善
很多病人擔心鴉片類止痛藥會成癮,不敢用藥,但其實鴉片類止痛藥的成癮性非常低,不須擔心。只是,但凡是藥物就會有副作用,鴉片類止痛藥也有相應的副作用,諸如:皮膚搔癢、意識混亂、頭暈疲倦 、噁心嘔吐、呼吸抑制等,但這些副作用皆會隨時間而緩解、或正確使用而消退,唯獨「便秘」是最棘手的副作用!
鴉片類藥物在止痛時,同時會抑制腸道蠕動,導致排便困難,甚至形成「糞石」。建議病人用藥時可以多喝水、攝取高纖維蔬菜、運動、熱敷等方法,以及使用瀉劑、軟便劑、灌腸劑等藥物來改善。但針對嚴重的便秘,目前也已有新一代藥物,能對症下藥、有效阻斷鴉片類止痛藥對腸道神經的影響。
除了藥物外,癌痛治療還有放射治療、神經阻斷術,以及非藥物的按摩、放鬆療法等方式,皆能有效減輕疼痛。賴允亮強調,目前止痛選項多元,病人應勇於表達需求,醫師可以協助病人找出最適合自己治療方法,除了提升生活品質,也可以避免因疼痛而造成治療中斷。
原文連結:https://knowledge.pse.is/6xxctf
推薦文章
-
掌握初確診治療關鍵 晚期肺癌也能活得久、活得好
-
紅斑、濕疹又脫皮 季節變化皮膚毛病多 您不可不知的「斑脱疱快送」觀念
-
常打哈欠、靠咖啡續命?睡眠醫學會警告:問題比你想的還嚴重
-
健康老人們慶幸「老後停止做的事情」:不再強迫自己節食、運動
-
比減少鹽分攝取更能降低血壓 新研究建議多吃1類常見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