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藥物加化療 罹肺癌農夫重返農地幹活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十大癌症死因,2019年有9,701人死於肺癌,肺癌仍盤踞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原因在於肺癌不易早期發現,超過半數都是晚期患者,失去早期治療的好時機。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晚期患者也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控制良好。
部分病人可能長期存活
尤其是不適用標靶治療的非小細胞患者,在國際治療趨勢上,已將免疫藥物搭配化學治療列為第一線的標準治療之一,讓一半以上的患者有機會存活達22個月,是單純化療者僅10.7個月的2倍以上,其中有部分病人可能長期存活。
目前免疫藥物在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健保給付,已開放到第一線單獨使用。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指出,使用免疫藥物前,會先檢測腫瘤或免疫細胞的PD-L1表現量,超過50%就能使用,從臨床上看來,效果確實比沒用免疫藥物者反應還要好。
喚醒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
然而PD-L1高表現的病人在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當中只占三分之一左右,且患者還得是身體狀況不適合使用化療或化療無效,這樣的選擇對於晚期病人而言,並不是最好的狀況。
賴俊良認為,原本這群人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效果是好的,採用排除法後,能使用到的患者是身體狀況相對比較差的,會讓效果沒那麼凸顯,加上免疫藥物是要喚醒體內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太晚使用會影響效果。
雖然健保署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已盡量分配部分的額度在癌症的免疫治療上,但仍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未必能讓所有的病患都接受到最有利的選擇,因此在臨床上面對病人就很兩難。
以PD-L1表現量小於50%的病患為例,第一線以免疫治療搭配化學治療的雞尾酒式療法,就顯著優於兩種治療方式的單獨使用,臨床上不乏這樣組合的有效案例,但也常見到病患因為無法支付免疫治療費用,不管第一線或第二線治療,都只能選用化學治療的遺憾。
就有一位年輕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PD-L1表現量40%,無適當的標靶治療,也不符合健保免疫治療的給付標準,在與患者及家屬討論後決定,以化學治療加上自費的免疫藥物,三個療程後,腫瘤縮小到幾乎看不見,這是以往使用化學治療很難看到的效果。
這名患者是位40多歲的農夫,剛罹病時,幾乎無法繼續從事農作,為了籌措醫療費,差點將農地讓給他的兄弟,還好治療效果不錯,患者又能回歸自己熟悉的農務,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樣的例子在診間愈來愈多。
新法帶給病患翻身機會
新的治療方式確實帶給病患翻身的機會。自從16年前標靶藥物成功的治療了部分的肺腺癌後,肺癌治療進入精準化的時代,有特殊基因突變者,治療效果很好,但仍然有很多的肺癌病患,包括小細胞肺癌,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以及近四成的肺腺癌等無法使用標靶藥物。
近年因免疫藥物上市,讓這些病患重燃一線希望。賴俊良表示,2、30年前,超過一半的肺癌病人診斷後都放棄治療,或者治療效果不佳,但這些年經由政府及醫界的努力,大約7至8成的病人都願意接受治療,也希望在討論健保給付時,盡早能開放給有明確效果的患者,讓病人有機會回歸職場,對病患的家庭,乃至於整個社會國家,才是最有利的方案。
推薦文章
-
晚期肺癌/免疫藥物合併化療 找回病友生產力
-
晚期肺癌/逾6成病友未獲最佳治療 立委:應將所有藥物盡快納保
-
【晚期肺癌最愛問】先別查活多久、怎麼辦?治療前必看QA
-
肺癌夫癌細胞消失多活六年!86歲婆婆「一菜一湯」延壽飲食法老年不生病
-
健保擴大給付肺癌第三代標靶 提升晚期病人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