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嬤腫瘤纏身 醫師靠這方法助她腫瘤消失
免疫療法正夯,晚期癌症患者,到底該選擇標靶還是免疫療法,才有機會能延長生命?基隆長庚腸胃科主治醫師嚴卓立表示,需要依照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副作用帶來的影響,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今年剛滿80歲的王奶奶,患有慢性C型肝炎,定期追蹤期間,於6年前被發現肝臟長出2公分的腫瘤,後續陸續做了電燒治療,但去年初回診,胎兒蛋白高達4萬2255,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王奶奶腹部淋巴結腫大,經評估,使用標靶藥物,腹部淋巴結腫瘤消失,目前仍持續用藥控制病情。
嚴卓立表示,使用第一線的標靶藥物,幫助腫瘤消失或是減少的機率僅有1%到8%左右,若第一線以及第二線藥物能接軌使用,能大幅延長患者性命,晚期肝癌的治療選擇,目前愈來愈多元,目前一線治療多會使用口服標靶,若失去效果則會進入到第二線治療。
嚴卓立表示,目前第二線治療的選擇有標靶與免疫治療,基本上皆可與一線標靶藥物做接軌治療,且在今年均已有條件下開放健保給付,協助減輕患者經濟上的負擔。
不過,二線標靶藥物與一線標靶藥同樣都具有副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手足起水泡、脫皮、疼痛、腹瀉、高血壓,但可透過藥物控制及劑量調整緩解不適。
免疫療法雖然在促使腫瘤縮小反應上表現良好,除了自費金額較高,因是增強全身免疫系統的作用機轉,若出現副作用也有較高風險,偶有危及生命,需要依賴醫師的警覺性及早處置。故醫師與患者事前都需審慎評估考量,以選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許金川/醫師,別把我轉出去嘛!我跟你做朋友!
-
腸癌健保給付再擴增、療程接軌國際 檢測與治療精準同步
-
標靶治療為HER2陽性早期乳癌帶來新契機! 積極治療,有機會與復發說再見
-
膽道癌找出關鍵基因變異 就有機會精準用藥、延長生命
-
院長講堂/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 浪漫心臟內科醫師 動刀救命也懂病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