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研究:颱風後 自來水致癌物增2倍
去年父親節來襲的蘇迪勒颱風及之後的杜鵑颱風,造成大台北原水濁度飆升,不少家戶用水都呈現黃濁,民生用水品質受影響。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聯手,透過實際採集水樣,證實短期暴雨將影響集水區水質,水中的致癌物總三鹵甲烷(TTHM)、溶解性有機碳(DOC)飆升四成到兩倍,且推翻以往把自來水煮沸5分鐘就安全的觀念。
這項研究是由台大環工所博士後研究員、伊朗籍的傅立達、台大環工所特聘教授駱尚廉、成大環工系特聘教授林財富等人共同發表,是全球首篇寫颱風影響供水水質的論文,已登上國際期刊《Nature-Scientific Reports》。
研究指出,去年父親節來襲的超級颱風蘇迪勒與後續的杜鵑颱風,造成大台北水源原水濁度飆高到3萬9300度,濁度1萬度以上的延時超過12小時,超出自來水廠可處理上限,衍生民眾搶購市售瓶裝水與花錢清洗水池、水塔及開飲機的窘境,引起各界關注與抱怨,過去雖已有研究探討水源中的致癌消毒副產物(DBP)前驅物質長期變化,但DBP前驅物質或溶解性有機物(DOM)在短期暴雨對集水區水庫水質的影響一直被忽略。
研究團隊的傅立達博士在蘇迪勒颱風來襲的前、後,沿直潭水廠的供水幹管到公館採取水樣,分析pH、濁度、溶解性有機碳(DOC)、紫外光吸收度(SUVA)、總三鹵甲烷(TTHM,為致癌物)及其組成之物種,發現颱風後兩天之自來水與飲水臺水質的TTHM、DOC與SUVA比颱風前升高4成至2倍多,對飲用水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此外,過去各界多認為煮沸就安心,但研究發現,颱風過後的自來水經煮沸兩分鐘,CHBr3與CHClBr2之去除效率仍僅有45%,煮沸5分鐘,TTHM總去除率才可達70%。
論文也指出全球自來水水源的DOC與SUVA上升趨勢與颱風之頻率及強度逐漸升高有關,且為重要的驅動因子,是全球氣候變遷的效應之一。
推薦文章
-
衣服滴到醬油、黏到口香糖怎麼辦?10個實用小物搞定常見衣物污漬
-
香腸火腿加工紅肉吃多易致癌?專家教1烹調方式安心吃 5招解亞硝胺毒
-
商場的公共按摩椅有多髒?他實測真菌數嚇壞 建議使用前一動作自救
-
擔心食物致癌什麼都不敢吃?2個決定性因素才是保持健康關鍵
-
提供免費二手輔具,百名志工體驗輔具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