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睪、無精又罹癌 靠人工受孕如願當爸
睪丸癌發生率僅占罹癌男性的1%,它好發於生育年齡男性,影響傳宗接代,醫師建議男性養成自摸習慣,透過陰囊觸摸到不正常硬塊或是兩側不對稱的情形,應儘速至泌尿科就醫。
29歲男子日前在孕前檢查,發現他的精液內沒有精子,罹患無精症,右側睪丸長有惡性腫瘤,醫師建議切除。但是,這名男子在青少年時期,因左側隱睪症,切除左側睪丸,若此時再切除右側睪丸,恐因此難以傳宗接代。
收治患者的台北榮總泌尿部主任黃志賢表示,無精症並非指體內完全沒有精子,平均而言,半數無精症患者,能藉由睪丸顯微取精手術找到精子。只要找到精子,就有機會藉由卵細胞質內單一精子顯微注射的人工生殖方式,使精卵結合成胚胎,再進一步將胚胎植入母體內著床懷孕。
黃志賢說,他先透過手術,為患者切除右側睪丸,接著將切除睪丸,移至另個手術台,在手術顯微鏡檢視下取精,順利從殘存不多的曲細精管組織中尋得精子。
他表示,部分精子直接送至胚胎室執行卵細胞質內單一精蟲顯微注射,剩下的部分,全部冷凍保存。後來在人工生殖團隊的幫助下,這名男子的妻子成功受孕,如今腹中孩子已五個月大。
黃志賢說,睪丸癌的發生率雖然不高,僅占所有罹癌男性的1%,但是好發於生育年齡男性,有惡性腫瘤的睪丸,恐因細胞激素與生殖細胞本身癌化,使睪丸內的造精功能變差,影響傳宗接代,建議可透過陰囊觸摸一下睪丸,若摸到不正常的硬塊,或是兩側不對稱的情形,應儘速至泌尿科就醫。
推薦文章
-
騎腳踏車恐傷雄風 美研究:每周騎逾3小時降低受孕率「軟墊反而NG」
-
「想生女兒!」 衛福部公布台灣新生兒性別比 重男輕女觀念已淡化
-
預計明年元旦上路!政院擬提高人工生殖補助最高15萬 醫:幾乎免費做了
-
政院將拍板 生育給付金額拉高至10萬元
-
兒少肥胖恐長不高 成年罹癌風險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