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大數據揭密:最常重複用藥是這些慢性病 與一原因有關

聯合報元氣周報 記者陳雨鑫報導
台灣就醫方便,看診曾被詬病如同在逛菜市場,只要花150元掛號費,藥就能隨意拿。

【本文重點】台灣重複用藥藥費逐年上升,健保署引進監管機制後,重複用藥藥費在108年來到史上最低,但近3年又有上升趨勢。分析顯示,疫情後就醫恢復正常及高齡化導致慢性病人數增加,是主要原因。降血糖及抗病毒藥物是最常重複用藥的類別。重複用藥監管不僅是減少藥物浪費,更能減少民眾用藥風險,需要醫師衛教病人。--by ChatGPT

台灣就醫方便,看診曾被詬病如同在逛菜市場,只要花150元掛號費,藥就能隨意拿。102年重複用藥藥費創下史上新高,達22.73億元,健保署強制介入控管,導入雲端藥歷、核扣等機制,108年重複用藥藥費來到史上新低,為6.87億元,但近三年重複藥費卻又悄悄上升,去年回升到8.13億元。

健保署分析,重複用藥監管機制擴大到全藥類口服藥品後,恰好遇上疫情,就醫量少,因此維持在低點。隨生活恢復正常,又加上高齡化同步進展,也導致在全面監控下,重複用藥的藥費出現成長。

重複用藥藥費年年上升,健保署祭出控管機制。

重複用藥等同增加藥物浪費,也增加民眾用藥的風險。健保署自102年引進雲端藥歷系統,希望醫師開立藥物時能協助核對藥品是否重複開立,原僅列管6大類的口服藥物,後續不斷擴增至12大類、60大類,再到108年10月擴大到70大類,即全藥類的口服藥品。

據健保署統計顯示,102年尚未介入控管時,重複藥費高達22.73億元,並且估計每年以近1億元的金額增長。雲端藥歷引進第一年後,103年重複用藥的金額降至19.73億元,到了108年來到最低點。

健保署醫審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108年第一季以及第四季,先擴大管控60大類口服藥物,後續一口氣直接採全藥類監測,每一季核扣一次,當年度就凸顯出效果。

若以原預估沒有管控制度下,重複用藥藥費成長金額與實際管控下的金額比較,從103年到111年總計減少約125.9億元重複用藥的藥費。

近三年略為上揚,與疫情過後及人口高齡化相關。

重複用藥年齡層分析 製表/元氣周報

不過,自109年起到111年,重複用藥藥費從108年最低點的6.87億元,一路來到7.3億元、7.88億元、8.13億元。張惠萍表示,該數據中並未屏除醫師因病人強烈的主訴需求,調整劑量期間而導致重複用藥的金額。若扣除必要重複用藥情形,108年重複用藥的藥費為1.69億元、人數為32.9萬人;109年為1.41億元、32萬人;110年1.49億元、33.2萬人;111年1.52億元、36.1萬人。

張惠萍表示,藥費雖成長,但以111年的人數及金額與108年對比,重複用藥人數增加,但金額並未突破108年的數據。近三年人數微幅成長,分析與疫情後就醫人數恢復正常,以及高齡化導致慢性病人數增加有關,目前的數字反而是全面監控下「趨穩」的數據。

分析111年重複用藥的年齡層,超過九成五是31歲以上患者,並集中在61歲到70歲區間,占24%,重複用藥的藥費就有3,703萬元。

以藥費排行,降血糖藥物名列第一、抗病毒藥物第二。

111年重複用藥前10名╱以藥費計 製表/元氣周報

若以111年重複用藥金額排名重複類別,以降血糖的藥物最多,重複用藥的藥費高達1,398萬元,張惠萍表示,該類型的藥品支付價最高的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腸泌素(GLP1),每支給付價格約為1,300多元。

雖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使用到GLP1,但台灣的糖友眾多,糖尿病也屬於需要規律服藥的慢性病,加上隨時會因應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因此重複用藥比率高。

抗病毒藥物位居第二,重複用藥藥費約為1,326萬元,張惠萍說,國內B肝、HIV、C肝患者眾多,特別是B肝的藥物貝克樂藥價高,且需要長期服用,加上副作用嚴重,如頭痛、疲倦、腹瀉、消化不良等,常有患者會需停藥再使用,也增加重複用藥的機率。

以人數排行,降血壓藥第一名,安眠鎮靜與抗焦慮藥物排第二。

111年重複用藥前10名╱以人數計 製表/元氣周報

不過,如果以重複用藥的人數分析,降血壓藥反而位居第一位,重複用藥人數多達8.5萬人,其次為安眠鎮靜與抗焦慮藥物,有6.1萬人;降血糖藥物則落到第6位,為3.9萬人。張惠萍表示,三高藥物都屬於重複用藥的大宗,高血壓不只存在於高齡者,近年也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是使用人數多,才會讓重複用藥比率增加。

張惠萍表示,對於重複用藥控管的機制,除了過去雲端藥歷以及強化核檢不合理用藥核扣外,還需要醫師衛教病人,別堅持要多拿藥,多拿藥並不會比較安心,反而增加用藥風險,也可能因為忘記吃,浪費健保資源。

責任編輯:辜子桓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日隨報附贈,12版版版

降血糖藥 降血壓藥 重複用藥 健保大數據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