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走冬日憂鬱,抗憂鬱藥怎麼吃才安全?醫:出現9種症狀應儘速就醫
冬天近了,日照減少,濕冷、灰濛濛的天空讓人愁。而這波疫情恐怕會讓今年冬天愁上加愁。最新研究發現,疫情對全球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2020年憂鬰和焦慮人數悄悄上升1,導致全球5千3百萬人罹患憂鬱症,7千6百萬人焦慮不安。
憂鬰症成因與治療
「憂鬱症」是一種會影響情緒、思考、行為及活動力等的疾病,低落的情緒會持續表現,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2。症狀包括常感到情緒低落、沮喪或失望,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體重顯著減輕或增加、疲倦等。
現階段仍未確切了解憂鬱症的成因,普遍認為與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太低有關。一般而言,輕微憂鬱症,可以採用非藥物治療,如心理治療,幫助病人用正向眼光看待事物,即便諮商結束,效益還會持續。若影響到工作、生活、課業表現,心理諮商合併藥物治療,被認為是最佳的組合2。
在藥物治療選擇,第一代抗憂鬱藥主要是非專一性抑制神經傳導物質代謝,補充失衡不足的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像是:
‧三環抗憂鬱藥,如imipramine, doxepin。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如Moclobemide。
而新一代抗憂鬱藥,就提升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來說,比較有專一性,療效佳,副作用較小,是目前治療首選。例如: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如citalopram, escitalopram, fluoxetine, paroxetine。
‧選擇性血清素-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s),如duloxetine, venlafaxine。
如果對於SSRI類藥物療效不佳或難以耐受,除了採用第一代抗憂鬱藥外,也可以使用:
‧非典型抗憂鬰藥:無法歸類於其他任何一類,如bupropion, mirtazapine,通常用於重度憂鬱症。
‧血清素調節劑:作用在突觸後血清素受器,抑制血清素回收,如trazodone。3
抗憂鬱藥要吃多久
服用抗憂鬱藥,通常需要一到兩周才開始見效。服藥6到12周,藥效才能完全發揮出來。如果2到4周仍未見改善,建議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調整治療計劃。
許多病人擔心服用抗憂鬰藥會上癮、戒不掉,所以抗拒服藥。其實,抗憂鬱藥並不會成癮。藥害基金會提醒民眾,切莫自行貿然停藥。尤其是已經服用超過四周以上,猝然停用,一到兩天內有可能會發生停藥症候群3,例如:焦慮不安、失眠、頭痛、疲倦、易怒、類流感症狀、噁心或憂鬱症復發。
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瀉、噁心嘔吐、性功能障礙、嗜睡和體重增加。如果無法忍受副作用想換藥或停藥,應先與醫生討論,通常需要數周的時間逐步減量,讓身體慢慢適應。
服用抗憂鬰藥應注意與食物的交互作用
如果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尤其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建議避開富含酪胺酸的食物,例如:經過醱酵、醃漬的加工品,包括起士乳酪、醃漬肉品(臘肉、香腸、培根)、優格、酒類、味增等4。
酪胺酸是一種幫助人體調節血壓的胺基酸,會受單胺氧化酶調節與分解。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則會抑制單胺氧化酶作用,若又攝取高酪胺酸的飲食,體內酪胺酸會快速累積,引起嚴重高血壓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
因此,如果正在服用抗憂鬱藥,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
(1)應與醫師或藥師確認,服用的藥物是否為單胺氧化抑制劑?如果是的話,用藥期間應避免富含酪胺酸食物、節制飲酒。
(2)如果同時出現以下數種症狀,有可能是高血壓危象,應儘速就醫:
◎嚴重頭痛
◎噁心與嘔吐
◎胸痛
◎身體出汗
◎視力發生變化
◎心悸
◎呼吸急促
◎流鼻血
◎意識混亂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應遵醫囑按時服藥,千萬不要自覺症狀好轉,擅自減藥或停藥,容易使憂鬱症復發,甚至惡化。如果服藥後出現不適或副作用,應盡速回診就醫,唯有正確使用藥物,康復之路才會走得更順暢。
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推薦文章
-
吃火鍋沾和風醬比較健康?營養師闢謠 教你用這些天然食材自製醬料
-
中風、失智、心肌梗塞、腎病、視網膜病變,居然都是輕忽這個問題造成 醫揭這沉默殺手最致命
-
【免費活動】冬季好發心肌梗塞,血壓高一不注意可能中風。加入國健署高血壓防治網 一起天天量血壓、贏健康、賺獎金!
-
搭乘護心巴士(8式)開啟健康之旅!
-
「肚中雙胞胎必須捨棄一個」27歲媽痛心拒絕做決定 下次產檢奇蹟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