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打開後,放冰箱保存較好?藥師:反而容易變質

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報導

Q吃感冒藥時,慢性病用藥怎麼吃?一次吃這麼多種藥會不會有危險?

慢性病藥物因為需要長期服用以穩定控制病情,不能隨意停藥,不過若是感冒了,有些感冒藥成分可能與特定的慢性病用藥發生交互作用,導致藥效變差、甚至出現副作用。

藥師提醒:特定成分有交互作用,勿自行買成藥。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藥劑部主任王雅玲表示,慢性病藥物因為需要長期服用以穩定控制病情,不能隨意停藥,不過若是感冒了,有些感冒藥成分可能與特定的慢性病用藥發生交互作用,導致藥效變差、甚至出現副作用。

王雅玲說,感冒藥含解熱鎮痛成分,可能對肝腎造成損傷;另一種含麻黃類成分,則可能造成血壓升高,心血管患者須謹慎使用,攝護腺肥大病人須注意排尿困難的問題;抗組織胺易引起頭暈、嗜睡及便祕、解尿困難等副作用。

以最普遍的感冒藥解熱鎮痛成分Acetaminophen,與Warfarin等抗凝血劑併用會增加出血機率;Diclofenac會影響利尿劑效果;另外,Ephedrine可解鼻塞,Dextromethorphan是止咳藥,但這兩種成分與巴金森症用藥Selegiline併用,會產生嚴重高血壓。

王雅玲建議,慢性病患者感冒時不要自行購買成藥服用,而是請醫師或藥師檢視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清單,再開立適合的感冒藥物,如果服用藥物種類很多,最好能確認那些可以一起吃、哪些須間隔吃、哪些避免同時服用,以減少發生副作用機率。

Q老人家習慣分裝藥物方便日後服用,有哪些注意事項?

藥師提醒:口服抗生素建議別分裝。

王雅玲說,有些藥物安定性很好,但有些受到高溫、潮濕或光線影響,很容易受潮變質,像口服抗生素一遇潮就很容易變熱、產生斑點,最好能留在原包裝內不分裝。

不過,長輩因為藥多,怕搞混服用順序,多會先分裝藥物,由於分裝盒並非密閉,藥品易吸潮變質,建議分裝量以一周為限,並定期將藥盒內殘留的錠劑粉屑清潔乾燥。如果忘記怎麼服藥,現在各大醫院為方便患者,原藥袋除標示用法用量,也有QRcode,方便患者查詢用法用量。

Q飯後吃與空腹吃的藥物,差異在哪?

藥師提醒:部分藥物會刺激腸胃,建議別空腹吃。

王雅玲表示,其實大多數藥物不管是飯前吃或飯後吃,藥效影響不會太大,但如果是特別要求空腹不能吃,原因應該是吃了會對胃腸道造成刺激,或是希望藉由食物增加吸收的藥物,如治療感冒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免疫疾病患者或急性發炎使用的類固醇,以及治療痘痘的口服A酸等藥物。

王雅玲解釋,像消化性潰瘍藥物,與食物一起服用會影響藥效,多是餐前或空腹服用;建議隨餐或餐後服用的藥,則是為了藉由胃中食物延緩胃排空的時間,增加藥品吸收量。

Q藥物打開後,放冰箱保存較不易變質?

藥師提醒:一般藥品放冰箱,進進出出,反而容易變質。

許多民眾習慣藥沒吃完就放進冰箱保存,王雅玲強調,多數藥品只須放在室溫下乾燥、陰涼及避光處保存。她說,如果將藥物反覆在冰箱和室溫中來回,藥物反而更會吸附水氣,增加變質風險。至於特別註明冷藏的藥物,應放在冰箱攝氏2到8度間,不可放在溫度變化較大的冰箱門。

一般而言,口服錠劑、膠囊約可在室溫下保存3到6個月,磨粉分包藥僅1到3個月,口服藥水則依性質從5到30天,眼藥水、眼藥膏則為1個月,外用藥約3到6個月。王雅玲也提醒,感冒糖漿因為含糖量高,放入冰箱會發生結晶,進而改變藥品濃度,並不適合再服用。

Q吃藥前先服用胃藥,才不會傷胃?

藥師提醒:濫用胃藥,反增藥物副作用。

王雅玲說,過去很多民眾習慣醫師開胃藥,認為這樣才「顧胃」,不過大部分藥物如血壓藥、血糖藥、降血脂藥等,都不會對胃造成刺激。比較刺激胃腸的藥,包括消炎止痛藥、類固醇、抗凝血劑等,如果吃了會腸胃不適,就要依醫師指示搭配胃藥,減輕胃部不適。

王雅玲表示,不當使用胃藥反增藥物副作用,例如胃藥中的制酸劑可中和胃酸,但容易造成便祕或腹瀉,腎臟不好的人也不能長期使用,加上過度抑制胃酸也會降低維生素B12和鈣鐵吸收,甚至增加感染機會。

Q老人家服用安眠藥,應特別注意?

藥師提醒:服鎮靜藥物應立刻上床。

不少老人家因身體機能退化或擔憂子女,常得藉助鎮靜藥物安穩入睡,不過,這類藥物易有頭暈、嗜睡等副作用,有人還會出現肌肉無力、反應力下降問題,半夜起床上廁所常不小心跌倒,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建議睡前15到30分鐘服用後,馬上上床,不要再東摸摸、西摸摸。

王雅玲提醒,服用鎮靜藥物除了注意跌倒風險,也不可與酒精併用,就醫時更必須告知醫師正在使用鎮靜藥物,避免與其他藥物發生交互作用,更不能自行調整藥量,如睡不著就多吃一顆,可能會睡到爬不起來甚或造成呼吸抑制症狀。

慢性病 類固醇 感冒 胃藥 安眠藥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