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家吃飯的人比較健康?研究揭體內PFAS含量明顯較低
每個遠離家鄉生活的人都會同意:沒有什麼比在家做飯更好了!與家人一起用餐,不僅讓人感到舒適,而且食物也會變得更美味,尤其是因為在家烹調,往往都是用最新鮮、最健康的食材來料理。
根據1項新的研究證實,家常飯菜還可以減少體內使人生病的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化學物質的含量,研究刊登在《環境健康展望雜誌》(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Journal)。
研究人員發現,在家中烹煮食物可以減少接觸PFAS的機會,所謂的PFAS是快餐中經常發現的有害化學物質,通常用於包裝中。PFAS同時廣泛用於工業中,以生產耐汙染、不沾黏或防水的產品,包括烹飪炊具和食品包裝等。
根據這項研究,接觸PFAS這類化學物質與許多健康風險有關,包括癌症、免疫抑制,以及甲狀腺疾病和生育力下降。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來自美國的10,000多名參與者的數據,在過去的24小時、7天、30天和12個月等4個不同時間範圍內,向每個參與者詢問有關其食物消耗的問題,並分析參與者血樣中PFAS化學物質的含量。
研究人員發現,在家進餐次數多的人,體內的PFAS含量明顯比較低;相反的,在高級餐廳或快餐店進餐的人的血液樣本中的PFAS含量往往較高,這表示餐館的食品更容易被PFAS汙染。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於餐廳購買的食品包裝所導致。
研究小組進一步說明,如果人們所吃的食物與包裝的接觸較少,則接觸有害的PFAS化學品的風險就會降低。研究作者之一的Laurel Schaider博士則表示,減少人們在外面吃飯的次數,不僅可以使他們免於受有害的PFAS化學物質的侵害,同時能夠透過減少食品包裝材料的使用來幫助保護環境。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推薦文章
-
作家罹骨癌讓太太陷入「20年照顧者深淵」靠六招維持夫妻親密
-
國際癌團CEO:政府投資肺癌篩檢、早期治療,將帶來長遠效益
-
腹脹、便祕恐是警訊!醫籲提防大腸癌年輕化
-
39歲二寶爸罹大腸癌末期「成功存活突破五年」至今仍努力工作養孩子
-
37歲男不菸不酒卻癌症末期 他坦然平靜接受了:人生本質就是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