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看不到成果?科學方法教你有效率取得運動成效
規律運動可以讓人健康有活力,但是少有人能持之以恆。即便有人努力鍛煉,卻也可能看不到任何實際的成效,讓人自我懷疑是否在浪費時間。
根據《BBC》報導,雖然沒有簡單的方法打造健康的身體,不過科學可以提供一些答案,揭示哪些策略能有效率取得成效。以下為關於運動常見的疑問:
運動之前是否需要伸展?
有三項大型隨機試驗都顯示,伸展既不會降低肌肉拉傷或受傷的風險,亦不會減輕運動隔天的肌肉痠痛感。若想在有限時間取得最大運動成效,可以在正式鍛煉之前與結束後進行一些有氧運動,不只能幫助熱身,同時消耗部分卡路里。
專業運動員和健深愛好者才需要負重訓練?
負重訓練不僅能改善身體線條,肌肉還可以調節胰島素和血糖的水平,幫助抵禦第二型糖尿病,提升心血管健康,並降低罹癌風險。有研究顯示,長期負重訓練能提升人體運動機能,有助預防腰痛和骨質疏鬆症等問題。
什麼是高強度訓練的概念?
若是長時間訓練沒有成效,可以嘗試高強度訓練,意即每次僅持續數分鐘的爆發力訓練。然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高強度訓練,有研究顯示,高強度訓練對20%的人無效,而對另外15%的人有明顯成果,這可能和不同個體的基因變異有關。
推薦文章
-
氨基酸保健品非但無益反而是有害 教授告訴你攝取過量的後果
-
93歲仍未考慮退休 瑜伽教練保持簡單4習慣有助他健康長壽
-
健康檢查別只看膽固醇!醫揭「1數值」更關鍵 影響心臟病風險
-
研究揭3種蔬菜所含膳食纖維 可減低糖對身體傷害
-
中年後身體開始出現重大變化 40歲以上不可忽視的5項血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