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春天沒流汗 水是否可以少喝一點?
冬春季節天氣比較寒冷,人體出汗少,不少人認為喝水可以少一些,甚至認為不喝水也可以。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
從表面現像看,冷天出汗比較少,但從人體的生理活動看,體內水分的蒸發和排出並不少。因為,人體內的水無論春、夏、秋、冬,出入是平衡的。常言說「冷天尿多」,冷天通過汗排出的水比熱天少,但通過尿排出的水則比熱天多。另外,冷天通過皮膚蒸發水分的方式不同於熱天,是一種「無感蒸發」,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冷天出汗,不像熱天汗流浹背,而是微微出汗。
例如,運動後的全身發熱,有點冒汗,在城市的家庭裡,在有暖氣或有取暖設備的屋子裡,溫度較高,身體也會不斷向外蒸發水分。為什麼冬天、春天會感到口乾舌燥、皮膚發癢?這些現象就是體內缺水的表現。冷天,人體只需損耗5%的水分而又未及時補充,就可以發生皮膚緊縮,肌肉也會發軟無力,身體缺水也會使人容易疲勞、懶洋洋的,出現頭暈、困倦。由於氣候寒冷、乾燥,人體需要的水並不少。烤火取暖,使用電熱器、電熱毯等,都會加快人體水分蒸發。因此,在冬春季應與熱天一樣注意飲水,而不可少飲或不喝水,否則對健康是不利的。
值得指出的是,老年人在冷天更要注意飲水。因為在冬天、春天,老年人特別容易脫水,一些老年性疾病多發於冷天,病死率也是在冷天高,除了與寒冷、熱力不足、各種功能下降有關,體內水分不足也是其中一個因素。老年人體內水分不足,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響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容易發生心肌梗塞、腦血栓及氣管炎等。所以,老年人冬天飲水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尤其要注意早晨和睡前各飲1杯水。
原文出處
推薦文章
-
嚴格全素、避開日曬?營養師曝看似讓人健康的8事其實很傷身
-
正在減肥,早餐應該吃什麼?研究揭性別不同吃的也有差異
-
醫師研究「雙胞胎面相對比」:離婚竟比單身狀態還糟 吸菸日曬也老得快
-
專注照護台灣十萬腎友 萬益特醫療用品獨立成立
-
集中10小時內進食 科學實驗發現間歇性斷食有助減緩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