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脫雨衣後快洗手、97年前玩具快丟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提醒,處於口腔期的孩子習慣咬玩具,家長盡量少買塑膠製玩具,並注意有無安全玩具標誌。另外,台灣是從97年才開始管制兒童玩具,在這之前買的玩具含塑化劑比率偏高,家長應全部丟棄。
至於雨衣部分,林杰樑解釋,雨衣材質為PVC,為求質地柔軟,在生產過程中都會添加塑化劑,這在所難免,其中又以超商販售的輕便型雨衣所含的塑化劑最為嚴重。
他指出,幾乎所有雨衣都含有塑化劑,在與皮膚接觸摩擦時,確實會釋放出塑化劑,經皮吸收至體內。所幸雨衣中的塑化劑屬於大分子,人體吸收量有限。但建議在脫掉雨衣之後,應立即洗手,甚至洗澡,才能用手拿東西吃。
林杰樑指出,夏天高熱,許多小朋友都喜歡玩水游泳,家長在挑選泳池用具時,尤其是吹氣式的氣墊泳圈,一定要仔細察看製造日期,97年以前製造的切忌不要使用。
在環境荷爾蒙壬基酚NP方面,林杰樑指稱,台灣目前管理稍嫌鬆散,只規定家庭清潔用品不可使用,應該擴大限用範圍,兒童玩具也不得驗出。
推薦文章
-
無須節食也不複雜 4個簡單飲食方式有助提升整體健康和長壽
-
喝豆漿減肥輕鬆瘦下3公斤!何時喝、喝多少是關鍵 三餐也要正常吃
-
26歲工程師「硬不起來」 醫:勃起功能障礙年輕化
-
點拿鐵但不加咖啡?非常注重養生的家醫科老友帶來的健康體悟
-
集中10小時內進食 科學實驗發現間歇性斷食有助減緩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