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貓抓病 養貓飼主要注意
【聯合報╱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
喜愛貓的人要注意了,基隆市衛生局昨天表示,今年初迄今,基隆市已有2例「貓抓病」,飼主被貓抓傷手臂,因為細菌感染,造成腋下淋巴結腫大,看醫生吃了1周的消炎藥跟抗生素才痊癒。
衛生局指出,「貓抓病」的致病原是「韓瑟勒巴通氏菌」,透過貓蚤傳播,人類經由被貓抓傷或咬傷而感染,但人與人不會直接傳播。
患者遭貓抓、舔或咬傷處會出現紅色丘疹病灶,通常2周內淋巴結會有膿庖。部分個案可能發生肉芽腫性結膜炎及神經併發症如腦部病變及眼神經炎。免疫系統較差的病人,特別是愛滋感染者,已證實可能併發菌血症、紫斑狀肝及血管瘤症等症狀。
基隆市最近兩年已沒有傳出有人感染「貓抓病」,今年3月及上周,分別有2名患者出現發燒症狀,而且腋下淋巴結腫大。
追查發現患者都有養貓,平日喜歡抱在胸前,由於貓兒到處跑,跟野貓接觸後,身上有貓蚤。飼主手部被貓抓傷,貓蚤的「韓瑟勒巴通氏菌」經由皮膚進入人體。
要避免感染「貓抓病」,飼主應限制貓隻外出,維持乾淨的飼養環境,此外,應防止被貓抓咬及舔舐。有相關疑問,可電2427-6154衛生局防疫諮詢專線。
推薦文章
-
中華隊長陳傑憲被球砸…遇到瘀腫 記得別揉搓
-
吳小妹切除兩次腎臟為治療罕見癌症「威爾姆氏腫瘤」,北榮為改善病人生活品質完成亞洲首例「分肝種腎」
-
高血壓要靠日常保健與飲食控制!中醫師授4穴道2茶飲控血壓
-
為什麼會主動脈剝離?主動脈剝離前兆是什麼?與高血壓、高血脂和遺傳有關?
-
瘀青要先冰敷還是熱敷? 醫提4要訣教你正確消腫去瘀,皮膚出現硬塊應先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