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澡開窗通風不一定是對的!專家教浴室正確除濕 才不會愈除愈潮
洗澡後浴室濕氣重,是該打開窗戶還是靠排風扇(抽風機)通風?這看似日常的小習慣,與浴室的濕氣與黴菌風險息息相關。日本居家清潔顧問おかみ提醒,依季節與室外濕度狀況來調整方式,才是最有效的防潮對策。
浴室開窗派 vs. 抽風機派
「開窗感覺乾得很快」、「外面潮濕時反而更糟」,這是家庭中最常出現分歧的地方。有人認為開窗能快速排出濕氣、空氣清爽,但也有人在梅雨或下雨天覺得反而潮氣更重。
おかみ建議,通風的關鍵在於「空氣流動」。若開窗,室內外的濕氣容易交換;但若外氣本身濕度過高,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住宅設備廠商建議,排風扇才是主力,窗戶只能作為輔助,以確保換氣穩定有效。
季節差異
換氣方式不應固定,而要隨季節靈活調整,效果才最好。
‧梅雨、盛夏:外氣濕度高,開窗恐使濕氣回流,建議以排風扇為主。
‧冬季:短時間開窗能減少結露,效果良好。
‧春天的花粉季節:要當心開窗恐將花粉帶入浴室。
日常檢查清單
一些小動作能有效降低濕氣與黴菌風險。
‧排風扇建議24小時持續運轉
‧外頭潮濕時應關窗
‧冬天可短時間開窗,抑制結露
‧若浴室沒有窗戶,可搭配循環扇,提升排濕效果
重點不在於開窗或關窗哪個正確,而是依季節與外氣狀況切換方式。洗澡後只要稍微意識到「空氣的流動」,就能大幅減少浴室內的黴菌與結露問題。與其事後辛苦清理,不如養成日常習慣,保持乾爽更輕鬆。
根據早安健康報導,如果家裡浴室有排氣設備,正確做法是在洗澡後開啟排氣扇,並且關閉浴室的門窗,避免濕氣擴散至家中其他區域。若同時開窗而打開排氣扇,反而可能降低排濕效率。
若浴室內沒有排氣設備,則可透過「開門與開窗」形成兩個通風口,讓空氣能對流流動,加速濕氣排出。另外林口長庚醫院護理師譚敦慈也建議,若家中無抽風機,則可一至二天使用一次除濕機。但她提醒,不要用電風扇直接吹濕氣到其它區域,免得把濕氣吹得到處都是。
推薦文章
-
奇異果修復軟骨與肌腱、番茄維持骨密度…這些水果聰明吃能顧骨頭
-
流感、新冠雙威脅 左流右新疫苗明開打
-
步行族阿茲海默風險偏高?研究揭1交通方式與降低失智風險有關
-
醫師示警今年抗病毒藥劑抗藥性高 疾管署最新回應「這藥物」高於去年
-
年紀越大視力越模糊?專家示警:6種狀況恐讓你開車變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