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剩飯很難入口?2個科學原理讓隔夜湯加熱後風味變更佳
剩菜剩飯聽起來很不討喜,很多人覺得隔餐的食物或冰過再加熱的食物很難吃,但有些人會覺得沒喝完的湯冰過再加熱後,似乎喝起來更好喝、味道更濃,這不是錯覺,在化學原理和心理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冷藏再加熱的湯有時候風味確實更加。
The Takeout報導,隔餐的湯變得更好喝,心理作用是其中一個原因。在忙碌一整天後,當冰箱裡有一碗只要加熱就能喝的湯,身心會感到很滿足;另外,知覺疲勞是另一個原因,當你在煮湯時,好幾個小時持續看到、聞到和想到那鍋湯,因此當湯煮好之後,那份湯就比較無法激發食慾或刺激感官,但隔天重新再聞到同樣的湯就是另一回事了。
讓隔餐湯變好喝的因素還有化學原理。無論是清湯還是濃湯、燉湯,幾乎每種湯都有很多油脂和水溶性化合物,時間久了,這些化合物會逐漸分解並散布在容器中,當湯放在冰箱時,湯的鹹味、辣味和香味會擴散,讓湯的味道更濃也更融合。
報導指出,若剛煮好的湯有點稀時不需擔心,因為湯中的澱粉分子會吸收周邊的水氣,讓湯變得醇厚。
然而,不是所有的湯都「愈陳愈香」,有放麵的湯例如義大利麵湯(pastina soup)就不適合隔餐吃,因為裡面的麵條隨著泡在湯裡的時間越久,會膨脹及變軟,讓人看了完全沒食慾,口感風味盡失;所以,只有大部分的湯能夠多放一兩天還能風味更佳。
責任編輯:辜子桓
推薦文章
-
生活小改變 環保大永續/自泡茶減塑 更有家的味道
-
茄子切開變褐色還能吃嗎? 專家教3招判斷是否可食、延長保存秘訣
-
生活小改變 環保大永續/剩菜變創意料理 省錢減碳增驚喜
-
食物放冰箱還是發霉?「1廚房小物」是冰箱除濕保鮮神器,加點鹽更有用
-
清除微波爐異味 一顆吃剩水果就能溶解油垢輕鬆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