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照護是什麼?安寧病房可住多長?病人壽命活多久?
家人過世是人生最大的傷痛,但如何在親人生命最後過程,陪伴讓他安適走過,可以說是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
什麼時候該接受安寧照護?
什麼時候是讓父母接受安寧照護的時機?依據安寧緩和條例規定,末期病人是安寧療護的對象,而末期的定義是指「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目前不少人仍有錯誤的觀念認為一旦進入安寧病房就是等死,子女往往因此不敢送父母到安寧病房,怕落得不孝之名,但卻忽略如果在死前仍做無效醫療,可能只是徒增其痛苦。
成大安寧團隊醫師邱威鑫表示,何時是適當的時機,最好的方法是與治療醫師討論,或者準備好病歷資料後,提供給安寧照護的醫師,一起做決定。
安寧照護一定要住在安寧病房嗎?
有台灣安寧之母之稱的趙可式,一生推動安寧,設立安寧病房,但她最大的期望是「不必有安寧病房」,而是每一個病床都能提供安寧照護。
在這個原則下,邱威鑫表示,子女如果擔心送父母進安寧病房,可能會讓父母或其他家人恐懼、憂心,也可以選擇住在原照護病房,安寧團隊協助共同照護;甚至是選擇居家安寧,由安寧團隊到宅服務,同樣都能達到安寧離世的目標。
進安寧病房,等於放棄治療等死?
「進安寧不等於放棄。」邱威鑫表示,成大的安寧病房統計,大約1/3的病人在病情穩定後,都是可以出院的。對每一位的安寧病患都提供量身訂作的照護,例如癌末的病人,如果接受緩解性口服化療能夠減緩其不適,安寧團隊仍會與其討論利弊得失,過去有乳癌病患在安寧病房裡接受荷爾蒙治療,效果相當不錯,之後出院又活了好幾年。
除了適當、必要的醫療,末期病患往往有嚴重的不適、疼痛,緩解這些痛苦也是安寧的重要工作。曾有病人在安寧病房裡,拉著醫師的手說:「我不要痛死,你要答應幫我。」醫師先傾聽病人的需求,保證一定會協助止痛,「住進安寧,照護團隊絕不是什麼都不做,只讓病人等死。」團隊強調。
父母會因為進入安寧病房失去求生意志嗎?
邱威鑫表示,根據國外研究,肺癌末期的患者單純只接受化療,與化療同時加上安寧,兩者存活率相比較,反而是後者可以活更久、生活品質也更好。如果子女擔心,可以和醫師討論如何告知病情。
安寧強調的是對病患身、心、靈的多重照顧,不只照顧其生理上的病痛,心理、靈性上也都兼顧,因此團隊裡除了醫護人員外,宗教師、音樂治療師及志工等也都是相當重要的。
曾經有過相當感人的故事,一名癌末女子住院,即使痛得打滾,也不肯接受嗎啡等治療。團隊與她建立關係後,深入了解,才知她心裡最大的祕密,是兒子並非與丈夫所生,而是另一個親戚的骨肉。後來團隊協助找來一家人,病人說出祕密,兒子最先上前抱住媽媽:「謝謝你給我兩個這麼好的爸爸。」丈夫和親戚都流淚相擁。恩怨化解後,病患也在隔日安詳過世,團隊做的就是這麼困難的事。
安寧病房可以住多久,會不會遇到「趕人」的情況?
邱威鑫表示,目前健保並沒有規定安寧住院時間,成大平均約為11天。但如果病人的情況好好壞壞、一直反覆,無法到一般的養護機構,團隊會與家屬討論後續照顧計畫,協助轉到地區醫院繼續照顧,而費用與一般病房相同,並沒有額外收費。
四道人生
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讓生命沒有遺憾
父母與子女在人生最後的時刻相守,對彼此來說都有極大的意義。安寧團隊表示,「四道人生」是此時最重要的,子女可以對父母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讓彼此都沒有遺憾。子女還可以與團隊一起做生命的回顧,團隊藉由賦予新的生命意義,讓病人在臨終前得到安慰。
「子女的擔憂往往比即將離世的父母大。」邱威鑫以自己的經驗說,子女如果能夠與團隊共享醫療決策,做好上述的事,父母更能安詳離世。
推薦文章
-
當年為平鑫濤插不插鼻胃管與繼子女鬧翻!作家瓊瑤淡水家中身亡 最後留書曝光
-
醫療奉獻獎/建置南投山城醫療 張常勝坐輪椅也堅持看診「我只是走路慢一點,不是到不了」
-
🎧|人生最後一哩路 安寧緩和醫療讓「好死」不會那麼難
-
醫病平台/醫病艱難的拔河——當家屬提出斷食善終
-
醫病平台/當老人生病時應如何尋找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