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健檢/健檢≠愈貴愈好 貴在醫師判讀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記者蘇健忠/攝影】

「640切電腦斷層掃描」、「低噪音磁振造影掃描」、「正子電腦斷層掃描」……,標榜昂貴儀器、尖端設備的健檢到處可見,儼然成為醫院、診所賺錢金雞母。

早年,要有錢有閒才能做健檢;近幾年,上班族職場競爭壓力大,再加上人們重視健康,平價、快速的健檢應運而生。從一日健檢,到「CEO專屬健檢」、「菁英健檢」,琳琅滿目,不禁教人疑惑:健檢一定愈貴愈好嗎?健檢項目愈多愈保險嗎?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說,健檢是疾病篩檢,像汽車要定期檢查、保養一樣;現今健檢,以篩檢癌症、心血管疾病,及新陳代謝造成的老化等三大問題為主,避免等到出現症狀才來治療。

他強調,健檢價格不等於價值,不是愈貴的愈好,像子宮頸抹片,仍是揪出子宮頸癌的有效方法;大腸癌透過大腸鏡,也能有不錯的檢出率。

以台大醫院在二○○三年六月至二○○四年九月,共七千七百多位受檢者,有七十一位發現腫瘤,透過腸胃鏡發現其中的四十八位,可見若因為怕痛而不做腸胃鏡,是因小失大。

現今的健檢潮流,是依受檢者的年齡、性別、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等危險因子,因人而異去「客製化」,期待發現微小或潛在的身體機能變化。

高貴儀器有其優勢,但也有其盲點和缺點。如果事先未評估受檢者狀況,事後又只看數據,吳明賢提醒:「數字是死的!」醫師的判讀、解釋,和受檢者面對面的互動,針對問題提出建議,才是健檢的寶貴之處。

專家建議,健檢需要發現的疾病是:

(一)不是很罕見;(二)對健康有真正危害;(三)早期有一段無明顯症狀的潛伏期;(四)在潛伏期,有適當方法可找出疾病存在;(五)疾病早期能有效治療,才不會浪費健檢。

若是有癌症家族病史的人,最好在家族最年輕病人年齡的五到十年前,開始每年定期健檢及做癌症篩檢。

另外,也沒有所謂「完美」健檢。別以為有固定健檢,一樣酒照喝、菸照抽、不運動、熬夜、飲食不均衡,否則,再多的檢查也不夠。

好好管理自己的健康,才是健檢的終極目標。

躺著進入高階電腦斷層掃描儀(圖後),身體異狀如心血管疾病、腫瘤等將在電腦螢幕上現

健檢 子宮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