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健檢中心?問他們一天多少人做胃鏡
台灣健檢產值每年高達561億元,但琳瑯滿目的健檢機構,民眾經常不知道怎麼選擇才好。醫策會自2011年起舉辦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共41家機構通過。醫策會品質認證專家召集人洪子仁表示,機構必須符合設備、環境、作業流程等要求,才能獲認證,民眾可認明認證標章,讓健檢更有保障。
洪子仁指出,台灣健檢產值10年來增長3.5倍,產值561億元,因健檢服務佳,已吸引超過10萬人次的境外旅客來台健檢,成為觀光醫療重點項目,其中又以陸客為大宗。在健檢機構競爭之下,不能只是燈光美、氣氛佳,品質更要有保證,而境外旅客挑選機構的標準,也就是曾獲得品質認證的機構。
健檢機構為什麼需要品質認證?洪子仁舉例,健檢時最常見的大腸鏡及胃鏡檢查,民眾只知接受檢查,卻不知道機構如何清潔內視鏡等醫療器材。基本上,內視鏡使用後,需泡藥水消毒,並以自動清洗機清潔45分鐘,而醫策會評委在評鑑時,就會根據機構的標準作業流程,檢視有無達標。
洪子仁說,評委會把藏在細節裡的魔鬼找出來,假如健檢中心只有2支內視鏡,但每天有16位民眾前來接受大腸鏡及胃鏡檢查,依照內視鏡的消毒時間推算,就能推算健檢中心沒好好清潔內視鏡,不符規定。
醫策會昨天舉辦「醫療院所品質認證」頒獎典禮,包括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健康檢查認證、美容醫學品質認證等,自2009年至今,全台疾病照護品質認證通過機構有14家,健康檢查品質認證機構41家,美容醫學品質認證機構27家。
醫策會董事張宏如說,美容醫療是最易遭消費者申訴,通過醫策會認證提升品質,可減少更多醫療糾紛。醫策會董事長蔡森田表示,建議民眾可多留意認證標章,也可到醫策會官網查詢認證的院所名單:http://www.jct.org.tw。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
-
每4位學童就有1位過重 醫師:小時候胖多數長大還是胖
-
58歲機師年收400萬 退休前才驚覺「長年疏失」一家四口陷財務危機
-
肝囊腫、血管瘤、再生結節怎麼辦?醫師教你何時該追蹤及處理
-
顱顏重建先驅、林口長庚院長陳建宗 領軍節能減碳 省電限水無紙化
-
43歲丈夫剛心梗猝死…妻帶孩子秒回娘家 婆婆驚見「已解除婆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