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捐供不應求 逾萬人等待希望
大愛器捐人數雖逐年提高,但捐贈數仍無法滿足需求,等候器捐人數今年首度突破一萬大關。專家表示,數據往往被低估,實際等候人數恐是統計數據的八倍,多數患者常認為等不到,乾脆不登記,或等待中途就放棄而離世。器捐中心昨舉辦器捐路跑活動,盼能將「捨、得」概念,棒棒傳遞下去。
器捐路跑首創「鐵三角接力組」,由器捐醫療團隊與受、捐贈者家屬組隊。健保署長、器捐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與廿三年前協助腎移植的老病患李盈達、成大器官捐贈協調護理師李培瑜組成「三李鐵三角」參與路跑,李盈達說,「人生第一次路跑能獻給主治醫師,不僅高興也從沒想過」。
李盈達廿五歲時,被宣告得終身洗腎,時任主治醫師李伯璋建議等候換腎,兩年後幸運配對成功,現在能健康路跑,感激當年願意捐腎的人士及醫療團隊的照顧。
器捐中心統計,我國等候器官移植人數,去年最高峰時有九千五百七十六人,今年則在十一月突破一萬人大關,最高達到一萬零六人,腎臟等候人數最多,達七千七百多人,其他依序為肝、眼角膜、心、胰、肺及腸。
李伯璋說,國際間器捐等待期平均需三至四年,但台灣不論哪個器官平均等候期皆超過四年,雖然器捐數量逐年有小幅成長,但始終供不應求。
李伯璋無奈國內有完善判斷腦死的器官捐贈制度,但響應民眾不多,近年推動器捐者三親等內血親,需器捐時具優先順位,盼改變家屬觀念。
推薦文章
-
🎧|「二十世紀的黑死病」如何轉變為可治療的慢性病?專家揭露40年來愛滋病的生與死
-
2024退休力大調查/優雅退場 準備好人生斷捨離
-
免費「肺鏈疫苗」年底前打第二劑 全台35萬人符合資格
-
院長講堂/衛福部屏東醫院院長王森稔 老醫院拚新氣象為高齡醫療努力
-
【立即購票】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 延遲轉大人 XYZ 的人生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