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神父:捨身,是崇高的舉動
生命走到盡頭,包括器官捐贈在內的許多艱難決定都由家人承擔,其實,生死議題可及早與家人談論。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說,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因此應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般珍惜,而家人間談生死,能使關係更緊密,彼此在愛的陪伴中圓滿人生。
教宗亦贊同 合乎倫理的捐贈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生命探索,用愛溝通」講座,邀請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談器官捐贈話題。
陳科神父說,天主教原則上贊成器官捐贈與移植,在天主教信仰中,人活在世上是有計畫、有意義的,當一個人病危出自於愛捐出器官,讓另一個人活下去完成他在世的計畫,是件美事。
早在1956年歐洲的保守社會,教宗碧岳十二世就曾說,一個人可以為自己的身體立下遺願,使自己死後的身體有用途、幫助病人和受苦的人,這在道德上是無可指責,甚至是崇高的舉動。如果一個人用自己的身體作了這樣的決定,應值得人尊敬。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曾於2000年一場器官移植國際會議中表示,以合乎倫理的方式捐贈器官,使已無生存希望的病人獲得健康或重獲生命的機會,這種行為尤其值得讚揚。
及早談生死 生命盡頭更圓滿
不過,或許是因為台灣傳統社會避談生死,醫療現場經常見到民眾家中過去從未討論過生死、器捐話題,家屬或處在震驚情緒,或仍不清楚捐贈者病況,對於捐或不捐,彼此各執一詞,同樣出於愛,卻不慎造成情感裂痕。
器官捐贈相關醫療人員,不僅僅是為了器官等待者而努力,更會協助與器捐家屬溝通、道別。曾有器官協調師為完成捐贈者心願,安排回家見家人最後一面;也曾在捐贈者臨終前,透過繪畫讓年幼的孩子跟父親告別。器官捐贈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是讓捐贈者與家人都安心,讓一切圓滿。
生命盡頭如何畫下完美句點,可以及早與家人談論。陳科神父說,家庭成員及早談論器官或生死話題、擁有共識,最終作出的決定也會是最好的。因此,平時就與家人相聚多談心事,讓家庭關係更緊密,彼此在愛的陪伴中圓滿人生。
推薦文章
-
免費「肺鏈疫苗」年底前打第二劑 全台35萬人符合資格
-
2024退休力論壇/日本掀起「終活運動」 即起練習不留憾
-
2024退休力論壇/蔡宏斌:預立醫療決定不是賣身契
-
2024退休力論壇/為生命畫下優雅句點 90歲爺爺提前規畫「善終」
-
院長講堂/衛福部屏東醫院院長王森稔 老醫院拚新氣象為高齡醫療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