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說「活不到10歲」 罕病童小腸移植獲重生

聯合報 記者江婉儀、陳雨鑫/綜合報導
亞東醫院舉辦「懷恩節」追思器官捐贈者典禮,呼籲大眾器官捐贈,讓愛延續。

亞東醫院18日舉辦懷恩節器官捐贈追思紀念活動「愛一直存在」,捐贈者的離開卻讓活著的人能夠延續生命,不只是傳達大愛精神,更讓受贈者格外珍惜得來不易的生命。站在受贈舞台上,年紀最小的姚小妹,開心地蹦蹦跳跳,先前她曾被宣判活不到10歲,因為罹患罕病巨膀胱細小結腸蠕動不良症候群(MMIHS)。

「我們2歲前真不知怎麼長大的…」5歲的姚小妹右肩上貼著小小人工貼布,底下是人工血管,肚子旁也有個胃造廔,出生3天後就確診MMIHS,這是種胃小、腸大、腸不動的疾病,吃不下也喝不下,一點食物就會吐出來的疾病。

無法攝取營養的姚小妹,光養活她就讓醫療團隊傷透腦筋,靠著一天18小時輸液,終於把小妹妹養到14公斤,但唯一治療方法得靠移植,換掉不會蠕動的小腸,直到去年終於等到救命小腸。

亞東醫院副院長、小腸移植權威陳芸說,「姚小妹是我做MMIHS小腸移植第二例,很幸運、感動」,小腸移植應該是所有移植手術最複雜,一台手術需9到12小時。如今,姚小妹也從14公斤長胖到20公斤,小腸捐贈在台灣並非常見,能助她獲得新生,充滿感恩。

器官受贈者姚小妹(右)送上永生花感謝捐贈者的愛心。

同是受贈者的66歲黃阿嬤,她指著胸口說「這是救我的年輕男子的心臟」,當年自己因瓣膜剝落導致心臟衰竭,醫師告訴她不適合動手術,須接受移植才能活下來「等待過程,讓我非常焦慮」。 2周後等到心臟重獲新生,黃阿嬤每天當志工前,都會摸著胸口說「要去做志工,準備一起出門了」,並在在心裡對這名年輕男子訴說著感謝話語,這是她身為受贈者,對生命的珍惜與尊重。

亞東醫院副院長鄭國祥說,器官移植是許多疾病的唯一治療方法,國內登記等候器官移植患者至少有近1萬名,但每年平均卻只有200多人捐贈,器捐是重大決定,但希望更多人支持器捐,才能讓等候的患者,幫助離開的人延續生命。

移植手術 器官移植 器官捐贈 心臟衰竭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