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謝謝那些愛與勇氣們

醫病平台 張庭恩(實習醫學生)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與兩週前同樣是「醫學生從病人學習到的心得」,但每個醫學生都有不一樣的故事。一位醫學生寫出兩篇很久以前的病人給他留下的印象。他由一位病人康復後送給他的手作娃娃,想起自己與病人的各種對話,而說出令人感動的「謝謝那些愛與勇氣們,讓我們(醫學生)在成長的路上變成更好的人(醫師)。」同時也回想起另一位在安寧病房照顧過的病人與其夫人的互動,說出自己的感觸,「只但願那些捨不得離開的愛都能保有溫暖,讓分隔人世與天國的人們記得彼此的存在,來生再聚。」另一位醫學生在一位癌末病人在安寧病房過世好幾個月以後,以「用心與病人交流」為題,寫出自己與病人及其家人的互動,而最後道出「一直都陪在臨終病人的至親和照顧者們,你們默默地付出、承受在旁愛莫能助的痛苦和心理壓力,是很勇敢也是願意無私奉獻的一群人。」這些習醫者都因為有這些令人感動的時刻支持著,他們才有辦法一直走下去,成為有同理心的好醫師。

圖/ingimage

「當你覺得無助難過的時候,只要把娃娃握在手裡,它就會帶給你勇氣。」看著書桌上病人送的勇氣娃娃,我總會想起這段話。

我很幸運地遇見了她,即使是在她最脆弱的時候。

「今天的肚子還會痛嗎?」

「痛死了,張醫師。」她會頑皮地苦笑著,雖然我一眼就看穿了那是故作坦然的微笑。身為一位手作娃娃老師,她曾在風災時送暖到受災社區,即使突如其來的癌症亂了生活,她仍不忘教育的使命和堅強過生活。

我把手放到她的肚子上,她臉上立刻皺了起來,「沒關係,你壓吧!嗯,彈起來比壓下去痛。」腹膜炎讓她只要變換姿勢就會疼痛,伴隨的腹瀉更是讓她苦惱不已。

該怎麼幫助她呢?連續見面幾天後,得知她喜歡畫畫,我馬上翻出那許久沒用的水彩,把它放進背包,好不容易確定沒有感控的問題後,才又意識到水彩在醫院實在過於不便,趕緊隔天改帶一盒色鉛筆。反反覆覆的過程有些繁瑣,但只要想像她開心的樣子,就讓我期待不已。

進病房前我先用酒精消毒過一遍,色鉛筆和畫紙讓她眼睛亮了起來,不敢置信我真的把它們帶來了。後來主治醫師查房時瞥見新玩具,笑笑問道「你去哪弄來這些東西?」 「我偷來的。」她俏皮的回應,讓那疼著的肚子好像變得不那麼嚴重了。

她出院後回門診追蹤,我因為有課沒機會再見面。

公務機無預警地響了,「張醫師嗎?我這邊是收發室,有位病人要還你色鉛筆,還做了娃娃,但是因為疫情要分艙分流的緣故,我請傳送送過去病房的護理站好嗎?」我答應了,表情不知透露了多少驚訝。

那天加班到晚上十點才離開醫院,在人煙稀少的捷運月台上,我把娃娃仔細端詳一番──是個可愛的小男孩,穿著靛青色衣裳,腮幫子襯著害羞的紅潤,外盒還簽上了名字,心情格外愉快。後來在電話彼端聽聞那是她出院後親手做的,更是暖心不已。

雖然我只是個小小的Clerk(實習醫學生),在大五懵懂無知的年紀裡,我們常笑稱自己是路障,總是不知該何去何從,不時還會擋住大家工作的路線。即使如此,我們的優勢是時間相對學長姐、老師們多,更有機會好好聽病人的故事,我也慶幸自己涉獵不少課外活動,因而有更多共感能和病人分享。

曾經在一堂表演課上,聽到這麼一句話──「舞台上的脆弱是很強大的力量。」

人們習慣把黑暗面隱藏起來,向世界證明自己是有用的,但有多少時刻,面對內心的恐懼和徬徨,我們是那麼的無能為力。

醫院不如舞台的光鮮亮麗,這裡赤裸裸的塞滿了衰老和痛苦。

其實我也是很害怕的,深知自己做不到疾病上的專業幫助。一直以來,我總在逃避著醫學知識,靠著考古題應付接二連三的區段,進了醫院以為能找到熱忱,卻發現那些挫折和不良的態度只是繼續延伸。

有一回,我把這些話跟一位病人說了。

她笑著說「我們都在面對人生的難題呢。」在公司身為領導階層的她,因為乳癌變得虛弱,一個血小板低下就發燒,得要住院治療。

「其實兩年前我們家狗狗就發現了,牠有段時間一直聞著我的乳房,我後來想想才知道,原來牠想告訴我:『媽媽,你趕快去看醫生』,但我那時候不懂……」她講到一半就哭了,「對不起,我也不知道怎麼會突然就哭了,很抱歉浪費你的時間。」

「不會,謝謝你願意跟我說。說出來有讓你覺得舒服一點嗎?」我知道自己再不踏出病房,勢必得要留下來加班,但還是決定多陪陪她。她點了點頭。

離開前,她握住了我的手,淚中帶笑地說道:「我們互相加油,你在醫學的路上繼續努力,我和我的病魔奮鬥。」不知怎麼地,我竟因為她的鼓勵泛淚了。

「也許是因為我們都帶著傷痕,才更能了解對方的痛吧。」

醫學這條路上著實是辛苦的,醫院裡更充滿了悲傷與哀號,但正是因為有這些令人感動的時刻支持著,我們才有辦法一直走下去吧。我會記得那被緊握的雙手,期盼每次照料後蘊含希望的未來。

謝謝那些愛與勇氣們,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變成更好的人。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

安寧病房 心理壓力 照顧者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