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 旅外國人健保爭議之我思我見

醫病平台 李伯璋(中央健保署署長)

【編者按】非常高興因為一個多月前陳榮基教授提出,醫界應該正視濫用高科技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而引起一共三篇有關健保政策的「使用者付費」、「定率制」、「部分負擔」的改革構想。想不到,這竟然引發另ㄧ位讀者來信,指出健保應進一步重新審核長期定居國外,但享用健保的種種偏頗常理之現象。我們非常慶幸能得到一位從醫學院畢業五十年來一直定居美國的退休醫師以客觀明理的立場,給予正面的回應。更難得的是目前正為「武漢肺炎」人仰馬翻的健保署李署長居然親自撰文給予各種寶貴的數據,而提出可行的漸進修法。這是「醫病平台」自從2016年開辦以來,最讓編輯團隊感到成就感的片刻。希望這呼籲能得到國人更深入積極地探討,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政策得以開源節流、永續發展。

近來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引發不少國人對於長期旅居國外之保險對象,一生病便返台接受健保醫療的批評聲浪,特別是有人出國便辦理停保,平時無需繳納保險費,遇有傷病短期返國就可復保,接受健保醫療照顧,對國內持續繳保險費的民眾,實在有失公平,因此有立法委員主張修改《全民健保法》,盼能防止台灣的健保資源被濫用,也有委員認為不該一竿子打翻所有台商。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也在答覆立委質詢時強調,健保必須依照「永久存續、公平處理」的原則來處理。

停復保制度所衍生爭議已久,原先期待於二代健保修法,主張廢除停保,待二代健保修法通過後,採取刪除健保法施行細則內相關規定,即可廢除出國停保制度,但由於各方主張及立場不一,最後仍維持既有的停保制度,使得旅外國人申請停、復保的相關爭議延宕至今。

目前,旅外國人申請投保、停保、復保各有不同樣態,有出國停保對象復保後,一年內再次出國停保的「短期復停保」(指同一年度曾有復保後再停保紀錄),以投保於戶籍地公所者占多數,其次為民營事業機構受僱者,且多數於返國後半年內再次辦理出國停保。另外則是出國除籍而退保,返國後重新設籍加保,這種樣態身分也以投保於戶籍地公所者占多數,有三分之二保險對象恢復戶籍後立即重新參加健保,但這些人有近四成返台設籍取得健保資格後,又以出國辦理停保方式暫停繳納保費,顯然有鑽健保制度漏洞之虞。

根據健保大數據分析顯示,以107年為例,利用「除籍退保後再返國加保」有25,220人,使用健保資源有12,022人,約47.7%的就醫率,保費總收入1.16億元,平均每人繳納保費4,589元,但醫療總支出1.73億元,平均每人醫療支出6,869元,這些旅外國人對健保而言,確實呈現支出大於收入狀況,105年、106年亦是如此。另就「短期復停保」而言,同年有87,990人,其中有使用健保資源有58,904人,有高達66.94%的就醫率,保費收入4.39億元,平均每人繳納保費4,928元,醫療支出3.97億元,平均每人醫療支出4,507元,這類保險對象則是保費收入大於醫療支出。其就醫情況多為牙科或感冒等輕症疾病,「短期復停保」集中於返國1個月內就醫之情形,比「除籍退保後再返國加保」就醫情況顯著。

許多評論者所持論點,旅外國人的經濟能力普遍相對較好,在台灣有沒有置產、是否繳稅也未知,但每月僅需繳749元的健保費用,比起其他受薪階級所繳保費要低,顯然不甚公平。旅外國人之健保議題,惟有修健保法才能解決。個人認為,無論停保或退保制度,已呈現逐步侵蝕按月繳納保險費之基礎理念的趨勢,因此制度檢討改革確實有其必要性。根據統計,每年保險對象因出國申請停保約有23萬餘人,平均暫停繳納8個月保費,如果取消保險對象申請停保並暫停繳納健保費之選擇權,估計一年將增加約25億元之保費收入。另外,若戶籍遷出國外退保者,返國戶籍遷入一律須有6個月等待期,預估受影響人數平均每年約1.2萬人,整體財務收支將增加約2千萬元。

從歷次修改健保法均有正反歧異意見,難免引發對整體健保制度改革的期待與爭議,但藉由修法過程的討論,可凝聚社會大眾對旅外國人納保議題的關注。健保永續發展在於財務平衡,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及新藥療法等發展,勢必加重健保財務赤字之缺口。就醫權為人權一部分之觀念已深植台灣人心,健保制度未來就保費結構與醫療支付,甚至保險對象之就醫習慣皆需做為調整,以達世代公平與永續發展。

近來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引發不少國人對於長期旅居國外之保險對象,一生病便返台接受健保醫療的批評聲浪,因此有立法委員主張修改《全民健保法》,盼能防止台灣的健保資源被濫用。本報資料照片

健保 醫病平台 新冠肺炎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