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我們都可以為醫學教育盡一份心力

醫病平台 蔡淑麗(台大醫院教學部 資深標準化病人)

自2006年起,我開始擔任台大醫院志工,同年某一次志工訓練的課程中,偶然聽見標準化病人的介紹,由於自己平時就喜歡閱讀一些醫學常識的報章雜誌,也喜歡探討一些醫學問題,於是在同年又加入了台大醫院教學部的「標準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 SP)」團隊。最初加入SP的動機,其實是想要多學習醫學常識,並藉著這個機會曉得生病的時候如何就醫,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動機還真是單純,或說是不純,因為僅是為了自己。不過的確是因著這個起初的契機,才帶領我進到這個領域來,一轉眼十多年過去,我仍為此感到慶幸。

當我踏進這個團隊之後,慢慢瞭解到醫學教育的價值裡,社會大眾的參與可以是醫學生養成好醫師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當被朋友問及「什麼是標準化病人」時,我越來越能很有條理的回應:「SP能反映出學生知識面以外的能力給老師們看、SP不教治病但教關懷。」當我們這些SP與醫學生在模擬情境中互動,是希望能引起這些「準醫師」對我們的關懷,進而幫助這些醫學生增長人生經驗、陪伴他們成長,當他們未來成為正式醫師之後,對病人能有更完善的照護。

回想第一次演出時,實在是既緊張又有趣,一進診間我就發現跟我問診的醫學生也很緊張,應該是因為當年SP參與醫學教育還不普遍,這些醫學生也是第一次面對SP。說也奇怪,看著他們緊張,我自然就不緊張了;我想起自己也是一位母親,若我們這些當媽媽的很緊張,在我們面前的孩子們不就更緊張嗎?又想起我們本來就是為了這些孩子的益處,希望他們在關懷病人上有進步,我們就來配合演出。結果演著演著,好像自己對自己的表現也覺得不錯!雖然在演出的過程中,有很多細節的拿捏還不熟練,但當我們擁有願意為這些孩子們、這些醫學生付出的那顆奉獻之心,自然就清楚自己是在陪著這些孩子們成長,在未來真正當醫師時能更關懷病人,而不是頂著一張讓病人感到害怕的嚴肅的臉,不會厭煩於病人的提問還能夠耐心回應。

然而,當我擔任SP不久之後,心中開始不斷湧出問題:我們這樣費力跟醫學生互動,醫學生真的會有改變嗎?會不會進步呢?很高興我的疑問在某一次急診經驗裡得到美好的回饋。

那是在五、六年前的一個深夜,我年邁的母親突然感到肚子很痛,雖然她平時有在吃藥,但當時藥也吃完了,所以我趕緊跟妹妹把母親送到醫院急診去。我們雖明白醫院的急診室真的非常忙碌,病人很多、醫師很忙,真的很辛苦,還是希望母親的不適能盡快得到緩解。那一天,我跟妹妹兩人趕快借了輪椅,將母親推進急診,不久就有一位值班醫師來給母親看診,我認出這位身形高大的醫師,是當年曾跟我演練過的醫學生。他一看到坐在輪椅上滿面病容的母親,就蹲下來問:「阿嬤,啊妳怎麼了?」母親就講自己不舒服,但講不出個所以然時,我們姐妹也適時補充說明。醫師耐心聽完後說:「阿嬤,沒有關係,你在這邊休息一下,我安排你去做個檢查好不好?那你忍耐一下齁…」當下我心裡非常的高興,激動到眼淚都要掉下來了,我立刻轉頭跟我妹妹說:「我們 (標準化病人) 現在就是在做這個!我們跟這個醫師互動以引起他對病人的關懷,他真的做到了!」本來一直全身緊繃、喊著痛的母親,在看到醫師在她面前蹲下並如此關心她之後,馬上心情得到安慰、放鬆軟化下來,耐心地等候醫師的檢查跟安排,後續的流程也非常順暢。檢查完畢後,我詢問醫師是否需要留院觀察,醫師耐心地解釋母親可能是腸胃發炎的問題,趕快用藥治療一下,症狀應該可以緩和下來,就可以帶她回家。臨走前,我特別跑去跟這位醫師道謝,並跟他「相認」說我們曾經互動過。他很訝異的說:「你是SP!」我說:「我是。謝謝你,你今天的態度是給我最好的回饋,讓我覺得我們的奉獻與付出很值得!」我也相信,今晚我給他的回饋,在他忙碌的工作之間,對他而言也是個真切的肯定,他也會覺得心頭暖暖。

回想過去多年來,有越來越多夥伴加入SP的行列,我都會跟新夥伴分享心情,告訴他們,其實我的膽子沒有很大,在面對很多事情時我也會沒信心,不知道自己能發揮多大的力量。不過我有一顆熱忱助人的心,就是這份熱忱幫助我放下我的不好意思,這份熱忱就是推進我向前跑的動力、持續幫助醫學生們。我也會與新加入的標準化病人分享我陪母親跑急診的故事,告訴他們,每個人雖很微小,但千萬別小看自己,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貢獻一些些溫度,整個醫療環境一定可以因此而加溫。有更多社會大眾的參與,必能讓整個醫療文化更有溫度。只要有熱忱助人的心,你我都可以為台灣的醫學教育盡一份心力!

(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

醫病溝通 醫病關係 醫病平台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