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代價

醫病平台 主動脈(麻醉科醫師)
知道病人背後的故事並不是一件有趣的事,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往往是要以悲傷付出代價的。

身為一個醫生,每當你知道一個病人背後的故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來麻醉前評估門診的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她看起來容光煥發,不像是一個需要手術的病人,果然她說要開刀的是她的妹妹,但是妹妹不方便前來。一般像這種沒親眼看到病人,無法評估病人的生理狀況,是不能簽署麻醉同意書的,但是在這種鄉下地方,病人有各式各樣的理由沒有辦法來醫院,像是病人重病臥床無法移動,輪椅租不到復康巴士,或是家裡沒有電梯無法下樓等等……遇到這種狀況,有時候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儘量給病人方便。

我看了手術同意書上寫著要做腰椎腹腔引流,一般需要做這種手術表示腦部可能受過傷或是開過刀,腦脊髓液過多導致水腦症,所以需要從脊椎放一條引流管到腹腔引流過多的腦脊髓液,如此就可以降低腦壓,於是我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問說她的妹妹有沒有開過什麼手術,她說妹妹有腦部腫瘤開過刀,這也大概都在可以臆測的範圍,但是接下來她說的真是讓我瞠目結舌。

她說她的妹妹是因為肺癌轉移到腦部,腦部的腫瘤已經切除了,但是現在肺部已經滿滿都是癌細胞了,正在接受化療。

我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轉移到腦部表示妹妹已經是癌症末期,這樣的治療跟手術根本就沒有意義,而且這個手術要自費十幾萬元,對一個即將死亡的病人,多一次手術只是多一次痛苦,而且花費那麼多錢也沒有辦法治癒疾病,我覺得實在是不值得,我不禁脫口而出說:「你妹妹為什麼還要開刀呢?」

大概是我太直接了,家屬也嚇了一大跳,她回我說:「可是外科醫師說這樣可能會讓妹妹舒服一點……那醫師的意思是都不要再治療了?」

家屬其實是一個明理的人,於是我們兩個就這樣聊起天來,開始討論癌症末期到底要不要接受化療,我說:「對啊!假如是我,我應該是不會再接受治療了。像這樣癌症末期的病人,做化療延長壽命,豈不是多活一天就多受一天苦?更何況還要接受手術。」

「醫生!你這樣會不會太悲觀了?」家屬這樣回我。

「一般肺癌對化療藥物反應極差,大部分都沒效,有些病人甚至會提早死於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就算有效也只是多活幾個月的壽命而已,而且多活的那幾個月不斷地進出醫院,毫無生活品質,假如是我,我寧可不要那樣活著。」

「可是我妹妹已經多活兩年了……」

「那她運氣真的不錯,可能對化療藥物的反應很好吧!我很少遇到肺癌可以活那麼久的,表示你們真的把她照顧得很好……」

我突然意識到家屬對於治療有很積極的期待,於是我開始順著她的話講,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我看她也沒幾歲的樣子,想來妹妹更是年輕,家屬不想放棄也是可以理解。我有時候也會懷疑,到底面對這樣的家屬,我是要說實話好?還是順著她的意說些她想聽的話容易一些。

她要離開診間的時候,我又說了一句:「假如妹妹活得很痛苦,就不要再治療了。」

「不會!她不會活得很痛苦。」

她真的不會活得很痛苦嗎?其實我很懷疑,雖然我沒有看到病人,但是假如她活的不是很辛苦的話,她至少要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可以自理,那她就可以自己來醫院,但是她沒有來,表示疾病某種程度上已經進展到讓她失能的地步,需要依賴他人照顧,而照顧她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甚至有時候為了照顧病人,必須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的照顧者,如此失去自己的人生,當然我也知道,在愛的面前,家人一定願意這樣子自我犧牲,但是若換作是我,我卻不願意以這樣的方式活著換取別人的犧牲。若是必須拖累別人的人生,我是寧可早一點死去。

而且已經兩年了,兩年應該已經到了醫療的極限,所以才會出現不適需要手術,而這樣的手術真的可以讓病人舒服一點嗎?我有時候會懷疑,這樣一直不斷地接受治療,到底是病人掙扎地想要活下去?還是家屬需要病人活著,捨不得這樣一個年輕的家人死去?所以一定要拚搏到最後一刻為止?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怪怪的,為什麼我是反過來勸病人放棄治療?這樣豈不是希望病人早點死去?而我之所以成為一個醫生,不是應該要鼓勵他們,給他們生存跟對抗生命的勇氣嗎?

而我自己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大概是我已經看過了太多的死亡,對人生戀無可戀,所以並不想掙扎地活到明天,我以為人生終有結束的時候,死亡並不可怕,更何況在我的心中人永遠都不會死亡,那些早逝的生命,都會在我們的心裡以另一種生命的型態活著、懷念著,而肉身怎麼活著才是令人覺得可怕的地方,一直無謂的延長生命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多意義,重點是我們怎麼在有限的人生裡面學習如何對所愛的人說再見。

身為一個醫生之所以痛苦的地方在於,當這些病人告訴你他們的故事之後,你的人生就再也沒辦法回到從前,你沒辦法假裝不知道,你只能看著他們死亡,或者是想像著接下來他們會如何的死亡,而每一個死去或是即將死去的靈魂,他們所說的話,會一直縈繞在你心中,就好像在你的心裡刻下一道道的傷痕,讓你無法忘懷。

知道病人背後的故事並不是一件有趣的事,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往往是要以悲傷付出代價的。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

肺癌 生活品質 水腦症 失能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