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莊維周 「ㄅㄧㄚ」一聲 竟無徵兆主動脈剝離
2015年9月17日周日下午4點多,我正在家裡上廁所,準備稍晚去參加醫師校友聚會。坐在馬桶上時,突然聽到耳朵裡發出「ㄅㄧㄚ」的一聲,接著腳底開始發涼,然後是筋扭到的感覺,醫師特有直覺告訴我「不對勁」,我趕緊趁還能走時出去打「119」求救。
術後一整年 走坡路都喘
救護車將我送到高雄長庚急診時,我意識還算清醒,手腳也能活動,但做電腦斷層掃描後,還是確認了我的想法,是致死率極高的「主動脈剝離」。
歷經長達19小時的手術,術後在醫院住了半個月才回家,等於從鬼門關前撿回一條命。出院後,有長達1年身體很虛弱,連走有一點坡度的路,都喘不過氣來,直到最近半年多,體力才逐漸恢復。
生病前我很愛運動,每周兩天去爬山,打合氣道,生病後就只能慢慢散步。
台灣主動脈剝離的患者不多,每年只有300例,我原本就不太熬夜,也不抽菸,雖然因家族遺傳,有高血壓病史,但生病前我天天量血壓,收縮壓頂多130毫米汞柱,並沒有特別徵兆;即使發病當天,也沒有痛徹心扉的典型症狀。對於能恢復健康,我覺得感恩,更決定要把握當下,善盡醫師的社會責任。
在這場大病前,我照顧罹肺腺癌末期的太太,直到她過世。身為一名醫師,理應有最好的資源讓她接受治療,但那段期間從家裡到醫院的路上來來回回,經常感到很無助。在太太生病陷入最低潮時,她曾哭著說:「老公你要救救我呀!」陪太太抗癌3年多,最後她仍撒手人寰,或許這就是天命吧!
家屬變病人 才體會需求
碰到醫學的極限,照顧太太的醫護人員變得很重要,我深深感到「要當天使或魔鬼,在一念之間」,醫護人員最能了解病患的無助,但當下有人願意伸出援手,有人卻因怕事而裹足不前,我都體會到了。
本來以為經歷這段過程,對於疾病和病人的無助再了解不過,直到自己從家屬變成病人,才真的知道病人的需求是什麼。
回想照顧太太期間,因擔心而過度保護,怕她受風寒、感染,沒有帶她到處走走,長時間封閉在家,反而更易有負面情緒。其實,病人最需要的,是和正常人一樣過生活,心態才能更正面。
飲食變清淡 補充蛋白質
從前全心投入公共事務,開會、應酬多,飲食沒節制,早上常空腹一杯咖啡打發,現在是力求清淡均衡,每天早餐6顆核桃配一碗優格補充蛋白質,天天喝白開水3000c.c.。
我很年輕就從醫療專業跨足到公共行政領域,深切感受到醫師有其社會責任,常認為要做對的事,以前看到不正義和公部門的官僚很氣憤,即使得罪人也在所不惜,許多昔日員工看到我,還是「怕怕的」,現在與人相處,懂得「理直氣順」,不再大小聲,有話好好講,「比較沒那麼兇了」。
病患像朋友 女兒也來看
這幾年醫病關係轉變,醫院變診所,不再幫產婦接生。很多病人一次想吃到飽,拿藥還要打止痛消炎針。因為持續投入公共事務,近年來減少看診,只接約診病人,只要先打電話預約,一律不收掛號費,不少老病患看到最後變朋友,女兒也跟著來看。
身為婦產科醫師,第一線看到每個人面對生命有不同想法,更覺得有責任要為病人做正確診斷。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女孩20歲不到就懷孕,媽媽陪她來要做人工流產,我好說歹說,還出動她男友和家人勸,總算把孩子生下來,兩年前那個小朋友長大嫁人了,還邀請我參加婚禮;也曾幫一位30多歲孕婦檢查出胎兒可能是唐氏症,後來她還是堅持生下來照顧。
醫學辭典/主動脈剝離 好發50、60歲
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疾病,好發年齡為50、60歲,發病主因包括高血壓、血管硬化、馬方氏症候群及外傷等。患者治療後,原有的致病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仍須治療,以降低再發風險。
主動脈剝離起因於主動脈血管壁最內層破裂後,一路裂到中間,只剩最外面薄薄一層,因身體各處血液供應不足,形成肢體或腦部缺血現象。主動脈剝離須透過電腦斷層診斷,若未及時開刀治療,病人有極高機率發生休克死亡。
莊維周小檔案
現職:
●國策顧問
●高雄縣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
●莊維周婦產科診所院長醫師
年齡:66歲
出生地:高雄市
學歷:
●伊利諾州立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高雄醫學院
經歷:
●健保審查執行會副主委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
●高雄縣衛生局長
●高雄縣岡山醫院院長
專長:婦產科
興趣:合氣道、爬山
推薦文章
-
聞到瓦斯味,「這樣開窗戶」恐爆炸!瓦斯外洩怎麼辦?記好4步驟保命
-
牙周病會提高失智風險 研究曝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發現牙菌斑
-
院長講堂/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院長長王偉傑 喊話「全院顧一人」 給病人最好醫療
-
總是忙到沒時間好好吃飯、睡覺?4個周末行動足以讓你平衡日常惡習
-
玉米全解析》減肥吃白玉米、顧眼吃甜玉米...4種玉米功效一次看!加碼教你「超好喝玉米濃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