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大數據/去年肺炎因防疫大減 進加護病房患者卻沒少
新冠肺炎肆虐一年多,社會大眾對於肺炎的診斷和治療也耳熟能詳,其實除了新冠病毒之外,還有很多病毒和細菌會造成肺炎,都可能經歷與新冠肺炎類似的診療過程。
健保資料顯示,過去每年大約有80到90萬人診斷出肺炎,去年才因防疫推廣勤洗手、戴口罩而減少到54萬人。
長者肺炎住院率高,兒童多在門診治療。
健保資料顯示,肺炎病人主要集中於0至19歲,大約有20至30多萬人,其次才是60以上及80歲以上長者。臺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科主任馮嘉毅表示,年齡集中在兩端並不意外,這與感染性疾病的特性有關。兒童病人大多為10歲以下,病毒感染引發肺炎的比率較高,但若看肺炎病人在整體兒童人口當中的比率,未必會高於長者肺炎的比率。
馮嘉毅分析,長者的肺炎主要由細菌引起,病情通常比較嚴重,如果細看不同年齡層肺炎病人在門診就醫或住院的比率,可能會看到肺炎的長者有一到兩成都需要住院,甚至需要加護病房,但孩童可在門診治療的比率會比較高。
診斷需靠胸部X光,診所數據未必為真正肺炎人數。
從各層級醫療院所的肺炎就醫人數來看,可以發現前十名除了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還有兩間兒科診所。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表示,肺炎的標準診斷需要檢視胸部X光影像有無肺部浸潤,基層診所通常無法拍X光,主要是依靠臨床診斷,因此在解讀健保診斷人數資料時,要考慮到這會受到基層診所診斷方式的特性影響,不見得能代表真正的肺炎病人數量。
陽光耀表示,由醫院門、急診申報的肺炎,比較可能有經過胸部X光確診,確診後是否需要住院治療,與病人嚴重程度、照顧需求有關。
去年防疫,肺炎人數大減,但病況嚴重者比率升高。
即便去年因推廣防疫措施,肺炎人數從79至90萬減少到54萬人,但需要住加護病房的肺炎人數變化並不大,每年都是兩萬多人,平均每人醫療費用22萬元。馮嘉毅指出,疫情讓一般民眾不敢到醫院,有些會拖到嚴重才來,或直接去急診;病況較嚴重的病人比率提高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去年健保人均醫療費用,反而比前兩年還高。
陽光耀分析,去年各年齡層下降幅度最不明顯的,是80歲以上的肺炎,因為高齡者本身就有較高的肺炎風險,就算沒有感冒,也可能得到肺炎,甚至需要住院。
健保資料也看到,地區醫院收治肺炎病患人數不高,但加護病房收治的比率很高,較低的也有四成,最高可達將近百分之百;呼吸器平均使用天數也高,前十名平均呼吸器使用天數可長達135至245天。「脫離呼吸器」定義為出院前五天都不用呼吸器,「呼吸器脫離率」為呼吸器脫離次數除以住院人次。數據顯示,肺炎病患使用呼吸器的前十大醫院中,大約有二到四成可以在出院前五天脫離呼吸器。
小型醫院附設呼吸照護病房,與呼吸器使用天數長有關。
馮嘉毅表示,這可能反應了不同層級醫院病人來源、醫療資源的差異,每個醫院都有其獨特情況,很難一概而論。比如在醫學中心,醫療人力資源相對充裕,醫師認為將相對輕症的病人收治於普通病房就可以處理,但同樣嚴重度的病人若是在中小型醫院,醫師可能覺得收治於加護病房比較適合,因此造成加護病房收治比率的差異。
有關呼吸器使用天數長的原因,陽光耀和馮嘉毅都認為,很多小型醫院附設呼吸照護病房(RCW),本來就有長期呼吸器依賴的病人,因為感染肺炎、病況惡化時轉入加護病房,因此可能有加護病房入住率特別高、呼吸器使用天數特別長的現象。
馮嘉毅表示,肺炎病人是否能脫離呼吸器,雖然可能與醫療團隊的經驗與處理方式有關,但更關鍵的因素還是病人的病況。例如80歲以上,有惡性腫瘤病史、嚴重糖尿病、肺功能受損等,這些都會導致脫離呼吸器的機率降低。不過,入住加護病房後,病人及家屬願意討論DNR的比率會提高,且年紀越大意願越高,整體來說,大約一半以上的長者和家屬都會願意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