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預防有用嗎? 中國醫大找到PM2.5引起氣喘關鍵期
空汙的確會影響健康!國內第一份最周延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和氣喘研究報告出爐,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黃彬芳研究團隊分析2004至2011年出生在台中市18萬名嬰兒,研究顯示PM2.5會導致氣喘,且影響關鍵時期是在媽媽懷孕期6至22周與嬰兒出生後9至46周。
這項研究歷時近四年大數據分析,由中國醫大教授黃彬芳團隊,結合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助理教授陳維婷、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特別研究員鍾朝仁,三方跨領域合作,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過敏與臨床免疫學期刊》並獲精選,同步刊載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首頁,備受全球重視。
PM2.5是什麼?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是「懸浮微粒(PM)」,PM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
中國醫大公衛學院院長黃彬芳指出,PM2.5直徑還是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非常微細,可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長期暴露於PM2.5可能導致氣喘發生與引起急性惡化。
黃彬芳指出,目前全球罹患氣喘病者超過3億人口,造成公共衛生與經濟支出龐大負擔,氣喘一旦發生,無法根除,僅能藉由藥物與環境改善控制,預防很重要。
研究已證實,PM2.5導致氣喘的關鍵時期在懷孕期6至22周與嬰兒出生後9至46周,黃彬芳指出,孕婦暴露在空汙環境,也會影響胎兒,這顯示「空汙預警」很重要,若環保署預警紫爆、空品不佳,一定要特別注意PM2.5濃度;出生後9至46周也要呵護。
黃彬芳說,母親懷孕期間暴露於PM2.5濃度高於93微克,會提高嬰兒出生後罹患氣喘4%;嬰兒出生後9至46周暴露於PM2.5濃度高於25微克,會提高1至7%罹患氣喘風險;出生後暴露73微克更大幅提高至50%罹患氣喘風險。
「戴口罩到底有沒有用?」黃彬芳表示,一般棉質口罩效果最差,外科手術的口罩可抵擋三至四成的PM2.5,真正有防護PM2.5口罩是2017年6月頒布、檢驗標準CNS15980的口罩,才能過濾約九成的PM2.5微粒子去除效果可達9成,但使用後千萬不要水洗,直接替換。
黃彬芳說,天先性氣喘的患者,一旦發佈空汙紫爆就要減少戶外活動;研究發現最新的兩個影響關鍵期,孕婦和幼兒都要注意防護,減少後天誘發氣喘機率。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新春健康計畫/加強走路流汗 均衡營養攝取
-
寒冬穿羽絨外套就對了?衣服穿錯順序易失溫,羽絨穿在「這一層」更保暖
-
【慢病最愛問】慢性肺阻塞會演變成肺纖維化嗎?家人有抽菸,也燒香,會增加肺纖維化機會嗎?
-
苦杏仁有毒,入藥可治感冒、流感、肺炎!杏仁不等於苦杏仁
-
減緩大腦萎縮退化 劉秀枝告訴你怎樣才能成為超級腦力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