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阻塞時,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血管支架」?了解各類血管支架的優缺點和費用差異!

聯合報健康版 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
血管支架示意圖,圖片來源/123RF。

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威脅生命的心臟疾病中,以「冠狀動脈心臟病」最重要,占所有心臟病一半以上,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率最高,目前以心導管治療植入心臟血管支架最為常見,但該如何選用最適合自己的血管支架?

什麼是「冠心病」?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嘉修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常簡稱「冠心病」,冠狀動脈阻塞通常是由於「動脈粥狀硬化」後,形成一種類似脂肪的沉積的瘢塊阻塞在動脈血管中。這類沉積的瘢塊主因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血小板、凝血因子等物質積累成堆積斑塊,並持續與其他物質結合積聚在動脈壁上,隨著時間瘢塊會變得越來越大,冠狀動脈阻塞也會越來越嚴重。冠狀動脈管腔逐漸狹窄的過程,供應心臟的血流會減少,就會導致胸悶、胸痛、喘等症狀。

冠心病會導致嚴重的「心肌梗塞」,當冠狀動脈發生嚴重阻塞,血液無法足量送達心臟,就會導致心肌細胞缺氧受損,嚴重時會影響到心臟的正常功能。而「心臟是全身的馬達」,當心臟難以維持血壓和心跳時,就容易引發心因性休克或致命的心律不整,此時猝死率可高達三成。

冠心病會導致嚴重的「心肌梗塞」,當冠狀動脈發生嚴重阻塞,血液無法足量送達心臟,就會導致心肌細胞缺氧受損,嚴重時會影響到心臟的正常功能。示意圖,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片。

冠心症治療的方式有哪些?

冠心病治療的初期會先採用藥物治療,如果症狀較嚴重,建議就要做心導管檢查,血管如果已經有七成狹窄、僅有三成的血流通過時,就要考慮進行「血管重建」

治療冠心病3方式:

1.藥物治療:

服用抗血小板、降低膽固醇藥物。

2.做心導管介入術:

以氣球擴張術或置放血管支架。

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取內乳動脈或大腿靜脈,另外接一條血管讓血流繞過阻塞處。

張嘉修說,如果血管上的病灶單純,僅1、2條血管有問題,以心導管介入手術、置放血管支架治療為主,盡速打通血管,讓血流恢復;若是3條血管都有問題,或源頭主幹血管有病灶、血管品質不好(太硬或過度擴大),或是曾做過心導管再度阻塞等,會建議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

什麼是血管支架?血管支架有哪些類型?該如何選擇?

張嘉修指出血管支架是空心的網狀結構,利用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讓血流可以通過,再放入支架作為協助支撐血管之用,因此血管的內皮細胞會與支架接觸。

血管支架置放示意圖,圖片來源/123RF。

血管支架可分為三類:

1.金屬裸支架:

因支架上沒有「塗藥」,容易讓血管細胞過度增生。

2.塗藥支架:

塗藥支架是支架上有化療藥物(如Limus)可抑制細胞過度生長,日後血管會修復較平整。

3.可吸收式支架:

支架植入後,會漸漸被身體吸收,讓血管重新修復。

張嘉修提醒:金屬心臟支架分解吸收過程中可能發生心肌梗塞,加上結構較弱,血管中斑塊如果太硬反而容易垮掉,手術後3個月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其實比塗藥支架高,建議使用在病灶相對單純者、年輕的病人身上。如果病人的經濟許可下,醫師大多會建議採用塗藥支架,研究指出成效相對較好。

3種血管支架比較,製表╱李青縈。

血管支架手術的注意事項?

置放血管支架需從股動脈或橈動脈進入,如果是緊急狀況或休克、心跳過慢等嚴重情況,會從鼠蹊部的股動脈處理;9成則會選擇從手腕的橈動脈執行,血管小、出血風險低,傷口僅2mm大小。術後2小時病人即可下床活動,但須加壓固定4至6小時,因有使用顯影劑,需補充大量水分。

張嘉修提醒,置放支架是讓原本狹窄冠狀動脈血管回復正常大小,治療後仍要控制血壓、血糖、高血脂等危險因子,運動也有助於心血管保養,則要避免溫差過大活動如三溫暖、SPA等;手術後要持續吃抗血小板藥物,避免再狹窄狀況發生。

置放支架是讓原本狹窄冠狀動脈血管回復正常大小,治療後仍要控制血壓、血糖、高血脂等危險因子。示意圖,圖片來源/123RF。

責任編輯:吳依凡

心臟血管支架 冠狀動脈阻塞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治療 冠心病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