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化大心臟亂跳勿輕忽 心房顫動電燒治療技術再升級
看到心儀的人心臟蹦蹦跳,這種「小鹿亂撞」戀愛的感覺,若太頻繁及不規則的出現,恐怕就不是心動而是心律不整,而其中又以心房顫動最為常見。
● 心臟蹦蹦跳非心動的感覺,恐是心律不整● 電燒治療再升級 北榮引新技術助提升治療精準度
● 邁入高齡化應注意心律不整 及早治療提升老年生活品質
台灣約有35萬人有心房顫動,其中約有兩成因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不僅長久下來可能會造成心臟衰竭,中風風險更是常人的5倍,死亡風險則為2倍。而究竟要怎麼發現是否有心房顫動呢?台北榮總心律不整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羅力瑋表示心房顫動最初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的心跳。
不規則的心跳有些人會在喝咖啡或飲酒時更明顯,或是在天氣變化或睡眠不足也容易出現,但卻並非所有人都會因此感到不適,有些人會因為喘及胸悶就診,但也有部分症狀不明顯的患者得經由健檢或常規的心電圖檢查才發現,卻早已成了慢性心房顫動患者。
羅力瑋主任表示過去就曾遇到一名症狀不明顯的心房顫動患者,過去以為自己心跳很正常,直到接受電燒療法治療後才跟醫師說,「原來這才是正常心跳」,原來患者一直把不規則心跳當成是正常狀況。
心房顫動是心房細胞老化造成不正常放電,在左心房與肺靜脈交接處有四個放電點,在治療上用高溫的能量來燒灼放電處,就是電燒療法,其中台北榮總團隊電燒療法於陳適安教授帶領下,已累計5,000例病例,經驗極為豐富,並和國際接軌,隨時交流電燒治療上的最新科技與治療方式。
羅力瑋解釋,早年國際上一直認為左心房與肺靜脈交接處只有四個放電點,但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教授認為,東方人還有非肺靜脈的不正常放電病灶,後來證實台灣人約有四成患者還有其他的放電點,因此,十餘年前在電燒時,就會在手術當中再尋找其他放電區域,不僅使電燒治療更進一步,更因此被國際稱為「台北方法」。於這十餘年來,陳適安教授更在台北榮總打造目前這個堅強的電生理團隊,為台灣心律不整的患者提供國際性的優質治療。
而近年電燒手術的輔助系統也持續升級,使成功率再提高1成,羅力瑋指出,傳統的電燒,在將電燒導管放入心臟中異常放電病灶燒灼時,會搭配X光照射及3D定位系統,現在則將心臟內超音波探頭搭配電燒導管進到心房病灶處,再搭配3D定位系統及高密度診斷導管,使醫師可以更快更精準的執行電燒,也能減少X光的輻射線照射,不僅使成功率已達8到9成,更降低民眾對輻射的擔憂。
最後,羅力瑋表示由於心房顫動平均發病年紀為70歲,且隨著年紀發生率愈高,80歲長者約有2成的機會,尤其台灣邁入老人國,未來患者將愈來愈多,也提醒民眾近期醫療科技進步,也有越來越多的穿戴裝置,若是發現心跳不規律或出現異常,應提高警覺盡早就診,在疾病更嚴重前及早燒除後患,讓自己有個品質良好的老年生活。
推薦文章
-
前警政署長猝逝…冷熱交替好發心血管疾病 醫揭發病前有一重要警訊
-
一起身眼前發黑、眩暈 姿勢性低血壓作怪!5招預防
-
颱風來襲恐讓心臟疾病患者增 心臟專科醫師告訴你發生原因
-
身體比起從前開始容易累又喘? 其實是心臟無力的警訊! 不是體力變差,而是心臟幫浦使不上力。
-
心房顫動易中風 微創手術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