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再度心梗下猛藥 小心缺血變出血
一名80歲老先生因胸痛、胸悶、暈眩由家人送急診,檢查發現為心肌梗塞,醫師緊急給予雙重抗血小板(雙抗)藥物治療,不料送至加護病房後,卻發生腦出血現象,還好出血範圍不大,立即更換藥物後,狀況獲得控制。醫師提醒,年紀大、服用止痛藥或抗凝血劑的患者,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時應優先選出血副作用較低的藥物,以免發生出血危機。
急性心肌梗塞高居台灣死亡原因第二位,發生率每10萬人口約50-60人。亞東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杜宗明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會造成心肌壞死,導致心律不整、心臟突停、休克,合併肺積水、呼吸衰竭等急重症。危險因子包括年紀大、家族史、抽菸、血脂肪異常、高血壓、糖尿病、運動量少等。
急性心肌梗塞約有一半過去完全沒症狀,有症狀者主要為患者會感覺有如大石壓胸或心絞痛等。在治療方面,除了抗血小板等藥物外,也會依患者血管狹窄狀況,進行心導管支架置放術或外科繞道手術。
而根據國內外治療指引,急性心梗後,無論有無置放支架,沒有高出血風險的患者都應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至少1年,雙抗藥物包括阿斯匹靈和P2Y12抑制劑,目前台灣P2Y12抑制劑主要有3種,其中2種因吸收快速、抑制血小板活性,雖為強效藥物但出血風險較高,另1種藥物則因必須經過肝臟代謝才發揮藥效,相對出血風險小、較為安全。
因此,臨床通常建議急診醫師,當收治的患者年紀較大或本身有高血壓、腎功能差等狀況時,應選擇強度較低、出血風險較小的P2Y12抑制劑。此外,若是心房顫動並正在服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的患者,也不能與雙抗藥物併用,以免引起出血危機。
MAT-TW-2100614-1.0-05/2021
推薦文章
-
「海上烏金」烏魚全身是寶,這樣烹調去油脂!膽固醇高可以吃烏魚子嗎?
-
夜尿幾次算正常?7招緩解夜尿 睡前少滑手機也有幫助
-
每個人血壓高的時間點都不同 醫建議血壓藥應在這時段前投藥
-
前警政署長猝逝…冷熱交替好發心血管疾病 醫揭發病前有一重要警訊
-
冬天血壓易忽高忽低 吃鍋遵循「2少1多」、不要亂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