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血壓高比清晨更危險?一張「血壓峰值圖」告訴你
一生中最難越過的壓力是什麼?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很容易忽略一種重要的壓力——血壓。
人們往往更重視清晨預防高血壓,卻沒注意到夜間血壓的波動,然而這種忽視很可能讓心血管遭遇偷襲。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夜間血壓高的危害,並教你科學判斷夜間血壓是否正常。
夜間血壓高,危害更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研究發現,夜間血壓可被用於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人員針對11135名參試者進行了13.8年隨訪。結果顯示,24小時血壓,特別是夜間血壓較高,與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顯著相關。可見,關注夜間血壓十分重要。
《歐洲心臟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稱:睡時血壓是重要的血管風險預後標誌和預防及治療目標。這項研究覆蓋了40個初級保健中心,自2008年至2015年,共有18078人被納入研究。結果表明,睡覺時血壓升高,腦血管疾病發生率更高。特別是睡眠時收縮壓升高,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明顯。
人體血壓呈規律性波動,每天上午9~11時和下午15~18時為血壓峰值時間;晚上20時起,血壓水平逐漸下降,至夜裡2~3時降至最低谷後重新上升。臨床將這種兩峰一谷的血壓節律形容為「長柄勺型」(如下圖)。
正常人夜間血壓平均值應比白天平均值低約10%~15%,但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夜間血壓不降反升,出現反勺型(夜間血壓高於日間血壓,如下圖),且隨著年齡增長出現上述情況的人更多。
目前中國高血壓指南將≥140/90毫米汞柱認定為高血壓,但夜間血壓的正常值與白晝標準不同,我國推薦夜間血壓正常值為收縮壓<125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 75毫米汞柱,若高於此標準,考慮患有夜間高血壓的可能。
臨床研究證實,夜間收縮壓升高會導致全因死亡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明顯上升;腦出血及心衰等患者容易夜間發病,與夜間血壓升高密不可分。
3個原因讓夜間血壓偷著「漲」
中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許多患者夜間的血壓不僅沒有表現出生理性下降,反而出現升高,甚至高於白天水平。但由於夜晚熟睡,不易察覺明顯症狀,患者僅會在早上起床時感到頭暈、乏力等,極易被忽視。
造成夜間血壓升高,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因素:
1.神經興奮性降低
迷走神經興奮是調節人體血壓下降的主要機制,如果迷走神經功能紊亂或受損,會使血壓升高。
2.血壓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人體血壓壓力感受器多數分佈在主動脈和頸動脈處,若其損傷可引起血壓調節反饋異常,造成血壓升高。
3.生活因素影響血壓晝夜節律
如白天體力活動較少、吸煙酗酒、大量飲用茶或咖啡、睡眠質量低下等,都可增加夜間血壓水平。
以上因素都可導致患者出現代謝紊亂、動脈老化、腎臟疾病及交感神經系統激活,最終引起夜間血壓升高。
如何判斷夜間血壓高?
白天血壓變化易發現,採取適當措施,就會控制得比較好。而夜間熟睡中,相對不易感覺到明顯症狀,一旦發作就說明已經比較嚴重。
研究顯示,63%的夜間血壓升高人群曾患無症狀腦梗塞,其發生中風和心肌梗死的風險較夜間血壓正常者增加3倍。因此,患者除了要監測白天的血壓情況,更要積極關注夜間血壓變化。
要想發現夜間血壓是否正常,有兩個建議:
睡前、起床後各測一次血壓
如證實夜裡有血壓驟升情況,應在晚上適當服用降壓藥控制。初診患者、治療早期、血壓控制不達標者應在就診前連續測量5~7天;血壓控制良好時,每週測量1天。
當血壓控制不佳,出現頭痛、頭暈等不適時,應根據症狀密切監測。血壓相對穩定期時,可不必過於頻繁測量,抓住清晨和睡前兩個時間點即可。
24小時血壓動態監測檢查
患者需要捆綁袖帶並隨身攜帶一台手機大小的機器,電腦程序將控制血壓測定的間隔並記錄數據,最終統一分析。這種檢查方法不需要住院,可在家中進行。
兩種方法裡,夜間單次測量的血壓雖然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效果不及動態血壓。一旦確診為夜間血壓升高,可應用長效降壓藥物或睡前加用降壓藥,以降低夜間血壓值。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推薦文章
-
罕病權促會/顧雲崧:盼權促會減輕家庭負擔
-
罕病權促會/王正旭:精準醫療能降低罕病發生率
-
關節問題竟排最後!熟齡族保健最在乎「抗衰老」 抗老撇步公開
-
超級食物燕麥吃錯反而不健康!專家曝4種NG燕麥片作法
-
【Podcast】Ep20.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全力打造「在嘉安老」 創新失智照護體系引領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