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常嗆到、嘔吐 膠囊內視鏡讓民眾不心驚
要檢查胃發炎或是否有癌前病變等,內視鏡是主要選項之一,但因照內視鏡需麻醉、且從嘴巴吞嚥進入,多數民眾未有經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嗆到、嘔吐等不適感。有台廠今研發出新款式,患者吞入如膠囊般的內視鏡,醫生用大磁鐵控制方向,可清楚檢查胃、十二指腸等器官,患者更全程清醒和醫師溝通,及早發現腸胃是否有異狀。
中山醫院膠囊內視鏡主任吳文傑表示,內視鏡是當民眾胃部出現不適狀況後,常建議做的一種檢查。醫師以插下長管方式檢查食道、胃部或十二指腸等消化道部位是否有疾病或癌前病變;但患者過程易出現嗆到、嘔吐等不適感;若選擇以自費無痛全身麻醉方式,則有刮傷腸胃壁的可能,故很多民眾會有畏懼,等到胃痛劇烈時才就醫,甚至檢查出胃癌。
吳文傑說,但只要需麻醉就有風險存在,因此非所有民眾都可接受麻醉內視鏡。據統計,台灣每年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約有100萬人次,約有20萬人因為害怕而放棄檢查。而此技術具不需麻醉,患者僅需喝水後吞入膠囊,可降低感染風險、自行調整角度、清醒觀看螢幕狀況等優勢,除減少患者緊張感外,可和醫師即時溝通、討論病情,若有疑似早期癌別等症狀,可再進一步做侵入性檢查。
不過吳文傑也提醒,此技術需醫師先操作教學10例以上後,才能執行,呼籲民眾可先諮詢確認。
推薦文章
-
2025癌症論壇/癌症治療大躍進!國衛院:本土基因庫可助客製化治療
-
少喝湯多喝水、白醋取代黑醋…鹽以律己7招防中風
-
及早確診 精準定位手術是保命關鍵
-
局部晚期肺癌新希望/柯皓文:接受鞏固性治療存活率佳
-
一看就知這是「可能罹胃癌的胃」資深外科醫解釋有無癌跡象的關鍵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