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到非常不舒服?醫師:12個症狀都是身體受不了表現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天氣又熱起來!加上迎接梅雨鋒面,全台又濕又熱。醫師提醒,民眾應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防止皮膚曬傷,更要留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預防熱傷害。
當人體在高溫環境下,無法調解體溫來散熱,進而產生不適之症狀,統稱熱傷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腎臟科葉哲廷醫師表示,高溫濕熱人體難以有效散熱,若在高溫下短時間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暴露悶熱環境中,容易造成體液大量流失,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和鹽分,便容易導致熱傷害,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等併發症。
葉哲廷醫師說明,發燒、噁心、嘔吐、腹瀉、大量流汗、倦怠、無力、頭暈、頭痛、喘、血壓降低、肌肉痙攣等,是熱傷害可能出現的不適症狀。如果出現熱傷害的症狀時,應盡速讓患者到陰涼、通風處休息,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若症狀沒有改善,應趕緊送醫檢查治療。
最後,葉哲廷醫師強調,在從事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時,應做好防曬措施,盡量穿著輕便、易散熱的衣物,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多留意身邊的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幼童的狀況,適當安排休息,預防熱傷害的情形發生。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夏天減肥好難? 營養師私藏TOP10燃脂食材大公開
3種熱傷害都會要人命! 炎炎烈日補水、通風最重要
推薦文章
-
煎牛排常失敗?試試用玻璃瓶舒肥!網紅1方法煮出軟嫩又多汁
-
餅乾、炸雞隱藏反式脂肪 小心吃出高血脂
-
如何煮出完美的水煮蛋?科學家稱找到最佳方式還可能更健康
-
天氣冷吃什麼才能保暖?營養學者授10種吃了能抗寒的食物
-
吃什麼可防止抽筋?醫:補充「1維生素和3礦物質」可從這些飲食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