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療藥物有哪些?主要作用機制是什麼?有哪些副作用?
據統計,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主題強調「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提醒民眾注意罹患糖尿病可能導致大小血管、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風險,應及早發現與治療。
糖尿病分兩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是因胰島細胞遭到破壞,進而導致胰島素缺乏;第二型糖尿病則是身體組織對於胰島素有阻抗性,進而造成糖分代謝異常,病人若無法藉由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來控制血糖,則需採取藥物治療。
第一型糖尿病主要以注射胰島素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則會依照病人狀況,如血糖控制需求、副作用風險、共病症、用藥依順性考量等選擇用藥,但在使用藥物的同時亦需留意是否產生藥物不良反應。
不久前,國內即陸續接獲疑似使用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 inhibitor)而導致大疱性類天疱瘡(Bullous pemphigoid)的不良反應通報,其病徵為皮膚大疱和糜爛性黏膜病變,屬於罕見的自體免疫性表皮下水疱性疾病。
糖尿病治療藥物有哪些?
.雙胍類藥物
作用機轉:可降低肝糖,幫助身體利用胰島素。
副作用:腸胃不適、腹瀉、乳酸中毒等。
.磺醯尿素類藥物
作用機轉:可增加胰島素在體內的生理作用,促進胰島素分泌。
副作用:低血糖、體重增加等。
.甲型葡萄醣苷酶抑制劑
作用機轉:可抑制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減緩餐後血糖的升高。
副作用:脹氣、腹瀉、腹痛等。
.胰島素增敏劑
作用機轉:主要增加肌肉、脂肪及肝臟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增加葡萄糖的吸收。
副作用:體重增加、水腫、心衰竭等。
.促進胰島素分泌劑
作用機轉:主要可促進胰島素分泌。
副作用:低血糖、體重增加等。
.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 inhibitor)
作用機轉:可提高腸泌素的濃度,促進胰島素釋出和抑制升糖素分泌。
副作用:頭痛、鼻咽炎、大疱性類天疱瘡等。
.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2抑制劑
作用機轉:可降低腎臟對葡萄糖再吸收的能力,增加葡萄糖經由尿液排泄以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副作用:泌尿道感染、生殖器感染等。
.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
作用機轉: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升糖素分泌。降低胃排空速度,增加飽足感。
副作用:惡心、嘔吐、腹瀉等。
.胰島素(Insulin)
作用機轉:藉由注射不同類型的胰島素,以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副作用:低血糖、體重增加等。
責任編輯:辜子桓
推薦文章
-
嚴格全素、避開日曬?營養師曝看似讓人健康的8事其實很傷身
-
專注照護台灣十萬腎友 萬益特醫療用品獨立成立
-
常被「靜電」電到?營養師分析可能身體6警訊 4個小撇步預防靜電產生
-
元宵最好餐後吃 營養師建議加蔬菜、蛋白質平穩血糖
-
上班疲累又頭痛,健檢揪出代謝症候群!5招有助管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