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大數據/黃斑部病變就醫 多集中醫學中心、眼科診所
根據健保統計,不論糖尿病或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就醫人數都不斷攀升,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人數約是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的1.5倍。但眼科醫師認為,臨床上觀察,糖尿病黃斑部治療的患者人數實際上更多,與健保呈現的資料有落差。
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治療患者,恐多於老年性。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院長、眼科醫師蔡景耀分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和濕性,乾性患者約是濕性的十倍,乾性患者僅需追蹤,濕性患者則需要積極治療。以108年的數據為例,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總人數為8萬8638人,但須積極治療的濕性患者僅約8千多人,遠低於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的5萬5013人。
振興醫院視網膜專科醫師許粹剛進一步表示,統計中患者人數與臨床有差異,也可能和健保碼的編碼有關。因為健保資料將退化性黃斑部病變的人數一併統計,但許多醫師除了將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患者鍵入外,也可能鍵入遺傳性或一般退化的患者。
對於就醫人數逐年攀升,許粹剛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就像眼睛的癌症」,沒辦法治癒,一旦確診就是一輩子,人數會逐年累積。
至於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則和現代人生活與飲食習慣有關,罹患三高的人漸多,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黃斑部病變的人數也就隨著攀升。
醫學中心、眼科診所就醫人數多,地區醫院較少。
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糖尿病黃斑部病變以亞東醫院就醫人數和件數最多,緊接著為彰基、新光和豐原趙內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就醫人數則以台大醫院位居第一,其次分別為亞東醫院、北市聯醫、中國附醫。
以就醫層級別來看,醫學中心和基層診所就醫人數和件數最多,地區醫院最少。蔡景耀認為,這和眼科生態有關,許多專科醫師集中在醫學中心或自行開業,而地區醫院多發展成專科醫院,且以骨科、外科為主,較少有眼科。
在性別分布上,不論老年性或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女性人數皆比男性稍多,但未有明顯差異。蔡景耀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和性別因素較無關連,主要危險因子為日曬和抽菸。
他以自己在2008年做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流行病學馬祖地區研究」為例,當時研究結果反而發現男性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較多,可能和當地男性較常外出捕魚,日曬較多有關。
間接式眼底鏡檢查需散瞳,較易看出是否有出血現象。
至於兩類黃斑部病變的檢查方式統計,可以看出「間接式眼底鏡檢查」的人數都很多,分別為3萬4千餘人及3萬9千餘人。許粹剛表示,眼底檢查分為散瞳和沒有散瞳兩種,間接式眼底檢查為散瞳的方式。因為若是不散瞳,只能看到中間的視網膜,周圍無法清楚判斷,以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為例,多是從周圍開始出血,若不散瞳就會無法確認,因此多建議以散瞳方式檢查。
眼底檢查發現黃斑部有出血現象,便會安排螢光眼底血管攝影術,或使用微細超音波做進一步檢查,以利後續申請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糖尿病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都能選擇抗血管新生藥物做為治療方式,但根據健保數據顯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的人數和人次,都遠大於糖尿病黃斑部病變。
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集中於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
蔡景耀表示,因早期糖尿病黃斑部病變,雷射為標準治療方式,直到約20年前抗血管新生藥物問世後才慢慢有醫師會注射藥物。但有些病人會害怕眼睛注射而選擇雷射,因此現在都會做「病人共享決策」,讓病人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醫療方式。
許粹剛則表示,因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可能使視網膜表層有不正常增生纖維膜,進而造成牽引性的視網膜剝離,因此醫師仍會使用雷射,預防剝離或出血風險。
數據顯示,糖尿病黃斑部病變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的患者,多集中於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雷射治療則多集中於診所。蔡景耀說,這和健保總額也有關係,因為診所屬於西醫基層總額,而抗血管新生藥物屬於高價藥,便會吃掉總額大餅,排擠其他科別的診所。
反之,在醫學中心或是區域醫院,抗血管新生藥物雖是高價藥品,但相較於癌症、肝炎用藥費用並不算高,因此出現不同治療方式集中在不同醫療層級的差異。
推薦文章
-
每周健走3天、每天5000步 有助控糖遠離糖尿病
-
糖是胰臟癌元兇?中研院研究被過度解讀?醫透露一結論
-
碳水化合物對糖尿病不好,應該少吃米飯、多吃肉類蛋白質嗎?
-
血糖檢測不可少!診斷糖尿病前期3至5年內 25%恐成為糖尿病患者
-
身材纖瘦的人不會罹患糖尿病?吃藥、打胰島素久了就得洗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