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調惹病、電費暴增 專家教你如何聰明吹冷氣
可以預期,這個夏天我們有更長的時間窩居家裡。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電費暴增、冷氣病上身;為了省電、發生中暑;缺乏運動,肥胖上身。減少外出的日子,如何讓身體安然通過暑氣與肥胖的考驗?
台灣夏季炎熱,每年氣溫都突破紀錄,室外高溫35度以上成日常,在家冷氣一開暑氣全消,但室內外溫差就像季節交替般忽冷忽熱,身體不一定能夠快速調節。另外,疫情所致,全民「防疫宅在家」,夏日即便待在室內高溫仍難耐,冷氣往往吹整天,除了電費吃不消,民眾吹冷氣也須小心「空調病」相關症狀。
室內外溫差大,敏感族群呼吸道易出現症狀。
「空調病」簡單來說,指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因空氣不流通出現的症狀,像是呼吸道敏感,導致打噴嚏或鼻塞、血液循環差造成的疼痛,以及皮膚過敏、乾裂等等的病症。
事實上,醫學上並沒有所謂的空調病。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說,這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常見狀況分為兩種,敏感族群因為室內、外環境溫差大,身體無法迅速調節,容易產生呼吸道問題,發生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而老人家在氣管快速收縮下,更容易出現「痰多」等現象。
長時間待冷氣房,血液循環差導致各種痠痛。
另一個則是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族群,柯仁弘指出,像是上班族或是開刀房醫護等,需要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較容易血液循環不良,這時冷氣一吹,就會導致疼痛,常見部位有肩頸、關節等。
另外,有些上班族的座位在冷氣底下直吹頭頂,開業中醫師施昀廷說,空調引起的風寒,以頭、頸部與呼吸道為主,若風直吹頭頂,建議戴帽子、頭巾,同時可以搭配溫熱飲品,像是熱紅茶、薑茶等去寒。
別忘清潔濾網,記得起身多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現行提倡節能減碳,冷氣溫度建議控制26至28度,不僅適合人體,也可省電、省荷包。但冷氣要如何吹得巧?衛福部桃園醫院耳鼻喉頭頸科主治醫師譚媛云表示,進入冷氣房前應先將汗水擦乾,切記不能一下子就將溫度調到低溫。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的民眾,尤其是老年人,時不時就可以起來動一動,可嘗試簡單有氧、居家健身,促進血液循環。
針對敏感族群,譚媛云說,台灣又潮濕又熱,濾網很容易有塵蟎堆積,長期未清洗恐引發氣喘。譚媛云提醒,夏季來臨前,頻繁使用冷氣的前幾個月就要注意清潔,除濾網要積極清理外,建議主機一年一次需大清洗,最好能在濾網上鋪一層濾棉,風扇葉片容易卡灰塵也要清理。
搭配電風扇讓空氣流動,維持上下濕度平均。
吹冷氣不可忽視濕度問題,譚媛云說:「濕度最好維持在50%至60%,過敏體質是60%以下最好。」即便冷氣有除濕功能,送風的方式跟循環還是在上方,潮濕的空氣仍堆積在下方,可以搭配風扇,讓空氣流動循環平均。
中西醫都建議冷氣不要開整天,但民眾又擔心無法一夜好眠。施昀廷說,天氣真的很熱還是要開冷氣,如果怕不斷開關很耗電,可以運用定時功能關閉,讓電風扇在入睡到一半時開啟接力。譚媛云提醒,睡覺時風扇可以朝向牆壁,對氣流循環都好,也可避免直接對人吹而著涼。
別24小時密閉門窗,清晨開窗通風最好。
一天之內要安排室內開窗時間,避免24小時氣流密閉,而清晨是最好的開窗時間,可以早起的民眾在上午7、8點就可以打開通風;爬不起來的人,可選擇睡前通風,或是做到分區開窗,不要讓每個房間都是密閉狀態。
搭配飲食也可減緩長期吹冷氣的不適,舒緩筋骨的部分,施昀廷建議服用桂枝湯、柴葛解肌湯。至於降火的食物,平常愛喝珍奶的人,可以改成仙草凍奶茶,仙草本身有退火的功效,也可喝綠豆湯、茶類等飲品;如果體質比較寒,建議白天時吃降火的食物,或吃水果也可以。
推薦文章
-
超慢跑不求快、不需跨大步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教你注意3原則
-
走路有哪些健康益處?4個簡單技巧教你如何散步能事半功倍
-
促新陳代謝、降中風風險 辣椒1成分有益健康但男性不建議多吃
-
營養師揭和橘子搭配的「超強組合」一起食用效果更佳!更年期族群更要吃
-
兒子感冒咳嗽流鼻涕 媽媽用一物「溫暖後背10分鐘」症狀兩天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