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頻發作?當心是這飲食習慣埋下禍根

常春月刊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每年4、5月正逢春夏交替,日夜氣溫起伏本來就比較大,台灣屬海島型氣候偏潮溼,近來又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緣故,多數民眾都選擇待在家裡自己下廚,其中不乏進補的鍋物料理,驅逐寒氣同時強身健體。但日前卻有1名中年婦人,因頻繁食用而引發眩暈,險些在浴室摔倒,所幸家人即時發現並就醫治療,才免除憾事。

主治鼻過敏、耳鳴、眩暈多年的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是前庭平衡感覺系統出現異常才引發的症狀,與一般的頭暈大不相同。眩暈的感受是天旋地轉,偶爾會伴隨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急性發作期會失去平衡,容易導致意外發生。至於頭暈則是頭部重重、沉沉的,不會有旋轉的感覺。


眩暈或頭暈症是人體生理功能失調或病變所引起,由發作部位可分為2大類,其一為中樞型,即腦部病變,包括腦瘤、後腦循環障礙等所引起;其二為周邊型,與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有關。不良飲食習慣會造成膽固醇、血脂肪沉澱,引發血管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極有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至於內耳病變造成的眩暈,以梅尼爾氏症最具代表性,主因為內耳之淋巴液積水所致,其他還包括內耳神經萎縮、耳石脫落等。


眩暈通常在無預警時突然發作,防不勝防,也因為來得快且急,讓人措手不及,特別是老年人容易因此摔倒或碰撞,造成其他傷害,因此大意不得。根據眩暈發作的成因,一般可大致分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症、藥物、壓力、偏頭痛性眩暈等。其中,如個案中的中年婦女,因不良飲食習慣(如:過度食用進補食材、辛辣刺激等食物)所引發的眩暈,多半屬於偏頭痛性眩暈,普遍好發於女性身上。


在治療眩暈的部分,李宏信指出,一般急性發作期多半會以降低內耳壓力為主,給予利尿劑排除體內水分與鹽分,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神經血管疾病會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為主,提升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滋養神經。長期治療會加強患者神經營養活化、血管擴張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為主,幫助血液循環以增加氧氣及養分之輸送,防止細胞老化,促進內耳功能恢復正常,降低日後復發的頻率。


眩暈發作起來仍容易導致摔落、碰撞等為危害,因此,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若自身或家中長輩有出現眩暈症狀時,務必立即就醫診斷治療,並配合醫囑耐心服藥,同時調整生活型態,飲食上須減少攝取過於進補或刺激的食物,如:咖啡、酒精等都應盡量避免。也建議患者適度的釋放壓力並需保持充足的睡眠,才能真正遠離眩暈。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中風來得突然? 不管你幾歲這個觀念絕對要有!
季節交替易發作! 不同於一般頭暈,經常眩暈當心腦中風


常春月刊

《常春月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一直以讀者信賴的家庭醫師自詡,內容由

眩暈 偏頭痛 梅尼爾氏症 耳石脫落 耳鳴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