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兒童聽損補助 資源待加強
聽損不僅影響幼兒語言發展,也影響學業和社會適應能力,早期診斷、治療及復健極為重要,但醫師指出,國內聽損復健資源有限,希望政府正視。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吳振吉表示,聽損和基因、發育、細胞發展有關,尤其與基因有高度關聯性,兒童聽損在臨床上很常見,18歲以下青少年與兒童約1至3%有輕度聽損,部分兒童為遺傳性聽損。
吳振吉說,耳蝸是內耳中重要的聽覺器官,許多聽覺障礙是來自於耳蝸病變;而聽力受損可分為輕、中、重與極重度分級,如聽力損失70至90分貝屬重度聽損、90分貝以上屬極重度聽損。
一般而言,輕中度聽力受損對日常生活即有影響,此時可配戴助聽器放大外界聲音輔助;但若為重度以上,助聽器已無法有效輔助聽力時,就需要以手術植入人工電子耳,以電極來刺激神經產生聽覺,多數患者術後聽力都有進步。
不過,吳振吉指出,人工電子耳所費不貲,健保在2017年將兒童人工電子耳納入給付,但僅給付一耳,與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兩耳都給付來比,仍有進步空間,希望政府重視,讓先天性的聽損兒童也能獲得更健全生活品質。
台大兒童醫院近年在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協助下,進行「兒童聽力守護計畫」,幫助兒童聽力評估及基因檢測。
台大兒童醫院以「大腦皮質聽覺誘發電位」儀器提供患者確診及諮商,並應用「次世代定序」聽損基因檢測平台,針對200名聽損兒童家庭,掃描國人最重要的30個聽損基因,希望協助建立國人聽損基因資料庫。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失智症專家邱銘章預防失智現身說法 「我戴助聽器10年」
-
為什麼側躺睡覺會聽到心跳聲?醫警告「1情況」留意血管問題,嚴重可能腦中風
-
老年聽損遲遲未改善 醫師提醒恐讓腦部退化增失智風險
-
【新書上市】《這樣生活不失智》邊看邊記 看完分享 這樣看電視預防失智
-
邊看邊記 看完分享 看電視也能防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