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了手無力,適合使用「鏡像手」嗎?自評表幫你評估
鏡像手(MirrorHand),是從神經科學理論出發所發明的上肢外骨骼機器人,國內各大醫院已經多有引進,雖然常常用英文名字稱呼它,在其他國家也開始可以看的到,但其實這是台灣復健醫學工程的結晶,筆者正是鏡像手的開發醫師。復健科醫師和團隊們觀察無數個中風病人的恢復,發現大多數的病人,上肢都恢復得比下肢慢,很多病人都已經從不能走練到能走了,但手的動作還是比較少,這讓我們萌生了開發鏡像手的想法,為的就是要給病人一個手功能恢復機會。
中風了,家人心急如焚,都希望可以在復健的黃金期給病人最好的治療,在鏡像手入列成為治療選項之後,我們就更需要知道,你的家人是否合適於鏡像手? 是否你的家人能讓鏡像手機器人復健發揮療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鏡像手設計的精妙。這一切要從中風後的大腦功能失衡開始說起。中風後,中風側的大腦功能低下,而健康側之大腦功能正常,在這種情況下,健康側的大腦竟然會去抑制中風側的大腦功能,讓中風側大腦處於更低下的狀態而無法恢復活性,如此惡性循環,導致肢體的功能恢復甚為緩慢。幸運的是,神經科學已經證實,當我們兩側手同時做一樣的動作時,又稱為雙側治療(bimanual therapy),則可減少這種健康側對中風側的腦功能抑制,從而喚醒大腦,進而增加大腦的可塑性。使用鏡像手復健時,當健側手開始動作,另一側則會經由外骨骼機器人的帶動,讓中風的患側手也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輕輕鬆鬆的做到了雙側治療。
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抓取物品,每一個物品都不同的形狀,因此我們有了千變萬化的手型,來有效的接觸、控制、並感受物體的表面材質、重力和溫度等等。使用鏡像手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是讓中風病人的患側手可以藉由設備的輔助來作動,因為不會動的手可以動了,所以原本難以接受訓練的患側手竟能接受豐富的復健訓練,不論病人的手指有多沒有力氣,就算是完全無法主動動作的中風手,也可以經由機器人帶動每一根手指頭來獨立的動作,讓抓握變成可能,例如訓練用患側手從桌子拿杯子放到櫃子上。如此,讓不能抓握的病人能夠執行抓握,給病人的不只是一份感動,也不只是給他恢復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接受更多複雜的任務導向復健訓練,讓病人與真實的物體互動,豐富的觸覺以及運動經驗,輔以視知覺、注意力及手眼協調的參與,給病人前所未有的復健體驗。臨床研究顯示鏡像手對病人的手功能的恢復有很大的助益,能讓大腦重建上肢的運動控制,這也是我們開始應用鏡像手之後,覺得最值得的。
病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我是不是合適接受鏡像手治療,在鏡像手復健的臨床經驗中,的確有些病人的特質,特別合適於接受此治療,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合適於接受鏡像手治療,請你依下方的”鏡像手合適度自評表”作答,如你的總分為6到8分,則為非常合適,5分為可能合適,0到4分應不合適,並請你與主治醫師和治療師做討論,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療法。
中風之後要及早開始做復健,把握功能恢復的契機,鏡像手輔助訓練亦是如此,所以我們建議中風的病人及早依病情之特性,安排合適之治療。台灣的醫療體系相當完善,也請記得要與你的復健團隊多配合,把握功能恢復的良機。
(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授權刊登,原始文章連結)
推薦文章
-
94歲阿嬤血管健康度只有20歲、醫院也嚇壞!她曝「每晚在浴缸做一運動」
-
記憶衰退是正常老化或失智?醫教你如何分辨及何者可能恢復
-
改善腰痛最好的方法是「練核心」!復健科醫師公開「3大動作」 預防改善都有效
-
初學者天天堅持慢跑5公里卻想睡?達人:「隔天跑」比每天跑更健康
-
節氣小雪22日報到 中醫推2穴位、1茶飲養腎打通身體暖氣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