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膝蓋壞得快、有人用很久?5個膝蓋常見問題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報導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蕭敬樺提醒,做股四頭肌強化運動時,記得腳板朝上;做抱膝運動時,留意勿駝背。

Q 我們都知道活動量太大時,會增加關節磨損;但活動量變少時,關節會發生什麼狀況?

A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蕭敬樺指出,膝關節能正常活動,仰賴關節周邊的肌肉力量,尤其以「股四頭肌」為主,適當運動可以使股四頭肌強壯有力,關節活動度靈活順暢,保養出健康的膝關節。

當活動量甚多、膝蓋負重增強就會造成磨損;當活動太少,首先影響肌肉力量下降,甚至萎縮,會感到腳無力,以及關節活動力下降,導致僵硬、容易發生關節內積水的情況。

76歲老先生來門診求助,描述他過去每天都會到學校走操場,卻因疫情校園關閉,都待在家裡,多數時間坐著看電視,偶爾起身在家裡走動,防疫期間平均運動量不到以前的1/4。最近校園重新開放,恢復運動的他卻感覺雙腳無力,原本走10圈操場沒問題,現在走2圈就軟腳,因此趕忙就醫。另名67歲婦人因社區排舞班重新開課,一晚跳下來覺得膝關節卡卡,隔天關節腫脹不適而來看診。

蕭敬樺解釋,老先生和婦人都因長時間沒有活動,造成膝蓋不適,但兩人不同的是,老先生主要因股四頭肌肌肉力量下降,婦人則是關節活動度出了問題,倘若兩人都未即時妥當治療和保健,放任症狀反覆發作,就可能成為退化性關節炎的開端。

蕭敬樺提醒,適當運動可使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強壯,且可維持關節活動度。當一段時間活動度驟減,運動量及品質過度變少時,就會讓關節附近的肌肉萎縮、肌力變弱,增加關節負擔、加速膝蓋退化,進而膝關節僵硬活動不良,持續惡性循環就會讓整組膝蓋壞了了。

Q 膝蓋退化跟遺傳有關嗎?為什麼有人壞得快、有人用很久?

A 膝蓋退化成因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蕭敬樺指出,原發性為老化,軟骨退化、磨損的過程;續發性則是其他先天的關節病變、發育不全、創傷、風濕免疫等慢性疾病所致,家族遺傳史和先天關節病變或慢性疾病可能有關,但遺傳並非退化的全部成因。高達七至八成以上的關節退化成因,還是原發性的老化造成,只要適當做護膝運動,有助延長膝蓋使用。

目前國內民眾面臨原發性膝蓋退化問題,女性平均年齡約55至60歲,或在更年期停經後3至5年內;男性則約65歲,但從事高負荷的勞力工作者,膝蓋退化可能提早發生,體重越重、膝蓋退化也可能愈早發生。

Q 日行萬步保健康,對每個人都適用嗎?有些醫師主張七千步左右就可以,多了有害無益?

A 蕭敬樺舉例,最常見的散步、走路,有助於維持關節活動順暢度。但走平地訓練肌肉力量有限,且需不需要走到萬步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假使民眾走到萬步,卻出現膝蓋腫脹痠痛,甚至積水就醫等情形,對於膝蓋保健反而沒有正面幫助。每個人都該有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可採漸進方式,測試自己可承受、但不會對膝蓋造成負擔的平衡步數。

蕭敬樺強調,走路不是最有效的保膝運動,真正有效的護膝運動可分成不同等級。對膝蓋訓練強度最好的運動包括平抬腿運動、高抬腿運動、核心肌群訓練、負重抬腿或是適當的貼牆蹲踞練習等,這些運動都可直接訓練到膝蓋周邊肌肉肌力。次之常見的保膝運動為騎腳踏車、游泳、瑜伽、健康操、有氧舞蹈和太極拳或快走等,效果雖不如重訓,但對膝蓋靈活有不錯幫助。

傷膝蓋的運動則要避免,像是爬山、爬坡,雖然有助體適能訓練,但對膝蓋來說並不是好運動,還有上下樓梯、負擔重物等,都會加深膝蓋磨損。

Q 走路姿勢和穿什麼鞋子,會影響關節健康嗎?

A 想要保養好膝蓋不是只要照顧膝關節,蕭敬樺提醒,除了照顧膝蓋,正確的走路姿勢,與腰、脊椎、髖關節及膝關節都高度相關。若是脊椎、髖關節疾患致走路姿勢異常,會對膝關節有負面影響,因此鞋子應盡量挑選有緩衝、避震效果的軟墊或氣墊。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蕭敬樺提醒,做股四頭肌強化運動時,記得腳板朝上;做抱膝運動時,留意勿駝背。

Q 適合退化關節炎患者的運動有哪些?

A 適合一般民眾及膝關節退化病患的日常護膝運動如下,一日3次,每次每組運動做3個循環。

1.股四頭肌強化運動:身體坐正,右腳伸直、腳板朝上,維持5秒鐘,換左腳。5秒鐘為一組循環。

2.抱膝運動:身體坐正,將右膝靠進身體抱膝,維持5秒鐘,換左腳。5秒鐘為一組循環。

3.壓膝運動:將右腳打直,雙手輕壓膝蓋5秒鐘,換左腳。5秒鐘為一組循環。

4.臥姿平抬腿運動:身體平躺,將右腳上舉約30度,維持5秒鐘,換左腳。5秒鐘為一組循環。

膝關節 護膝 關節磨損 退化性關節炎 肌力訓練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