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骨科醫師開健身房 教導病人增肌更健康
-->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彥志愛健身,致力推廣「訓練即良藥」取代「運動即良藥」,也就是更有目的及計畫性的運動。他與朋友合資開健身房,並考取特殊族群教練證照,除了一般民眾可來健身,銀髮族、骨鬆、肌少症或三高慢性病人也能來此強化肌力,達到安全健康目標。
「悍草訓練」健身房外觀與一般健身房並無不同,但大有玄機。全館裝有人臉智慧辨識系統,可分辨是否為館內會員,門口還擺有醫學人體骨骼模型以及血壓測量器,原來教練顧問團有骨科醫師陳彥志以及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
陳彥志表示,多數民眾習慣久坐不動,日常活動或突然運動都可能受傷,一開始只是骨骼關節輕微傷害,但若沒有好的肌力預防,反覆受傷可能進到急症,最後得開刀治療,甚至開刀後又再復發。
雖然骨科專業就是替病人開刀,但陳彥志從學生時期就有健身習慣,所以他更想以醫師的身份推廣特殊族群的訓練,用訓練來預防疾病發生。特殊族群包含銀髮族、骨鬆、肌少症、三高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或癌症化療患者等。
陳彥志舉例,膝蓋發炎代表膝蓋過度使用,若訓練肌力以降低膝蓋的承受重量,再搭配藥物使用,即有降低開刀的機會。而且,功能性的肌力訓練還可運用於日常生活,包括推、扛、負重等動作,皆能預防生活上的動作傷害。
但訓練主要是矯正民眾錯誤的動作,「這無法在短短5到10分鐘的門診內學會,而是長期配合。」陳彥志說,這不只是病人配合,也需要一個長期配合的訓練機構,而他將想法告訴愛健身的好友們並受到認同支持,今年初創設健身房。
若病人想接受訓練,陳彥志會先轉介給物理治療師,因運動傷害患者經過手術或其他治療後,需先復健減少組織沾黏,同時矯正錯誤動作的代償模式,等恢復一定程度後才能讓教練進一步做訓練,在良好的動作模式下增加肌力。
陳彥志說,如此一來,專業之間可互相合作與學習,也可避免病人因運動造成二次傷害,「安全是訓練最重要的宗旨。」另外,針對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的學員,健身前都需要量血壓,讓教練可以評估訓練強度多寡。
因陳彥志自己也考取特殊族群教練證照,專接病況較複雜的病人做訓練。他曾經訓練一名中重度貧血和二尖瓣脫垂的27歲男性,對方到課時體重僅48公斤,血紅素相當低,常頭暈嘔吐,從椅子起身還需雙手撐大腿才站得起來。
陳彥志以增加男子的肌肉量為目標,帶他進行肌力與核心肌群訓練,訓練期間還需注意避免他的心肺過度負荷。三個月後,男子體重就順利突破50公斤,大腿也變得有力,他相當滿意:「女友說我終於變壯也變得『可靠』多了!」
為什麼不是鼓勵運動,而是強調訓練?陳彥志說,運動和訓練都在「動」,對健康皆有幫助。但訓練是更有目的且更有計畫性,例如跑馬拉松前不是當天完賽就好,而是循序漸進訓練讓比賽過程避免受傷,「可見訓練更是良藥。」
推薦文章
-
【晚期肺癌最愛問】先別查活多久、怎麼辦?治療前必看QA
-
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會導致癌症或智商下降嗎?專家們這麼說
-
65歲要能做10下!以伏地挺身當健康指標準確嗎?專家說話了
-
為了在中年保持健康 專家建議50歲後應該多攝取的5種常見食物
-
阻肌肉流失、維持大腦認知…中年的你每周必吃5種高營養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