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理調節救失智:重複性經顱磁刺激 讓大腦電流不斷線

聯合報健康版 秀傳醫院神經醫學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宏時
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原理是利用電磁反應刺激大腦皮質,侵入性低且不易有疼痛感。此為治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重點】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部調節方式,透過電磁感應產生磁場,誘發相對應的內部電流,影響腦部功能。治療憂鬱症、手腳不靈活、講話不清等問題,對失智症改善也有助益。此方法不需藥物,安全且普及化,適合人口老化社會使用。透過此方法,腦部神經網路不會斷線,可提升腦部功能。--by ChatGPT

腦部是靠電流傳導在傳遞訊息,一些基本的生活都是靠電流來傳導訊號。那麼引用外面的電流來影響我們腦部的電流,可行嗎?1940年代義大利的醫師發明用電流來誘發癲癇治療嚴重的精神病患,這是直接將電接在身體上,有一種觸電的感覺。

後來有更人道的做法,是經由電磁感應將外部電流以非侵入性無痛的方式,在腦部產生相對應的內部電流,就是經顱磁刺激。如果我們用重複的頻率來刺激腦袋,即為重複性經顱磁刺激。

電磁感應是經顱磁刺激最基本的原理,也就是有電就可以產生磁場,有磁場就可以誘發電流,像風力發電的原理一樣,只要在腦袋外面夠靠近的地方用電流環繞,就可以產生夠強的磁場,然後導入腦袋誘導出相對應的電流,就可以影響腦袋。

腦部掌管我們看東西、手腳活動、吃飯、喝飲料、情緒管理、講話,如果腦袋改變,這些行為都會有所不同。比如說情緒出問題,會得到憂鬱症,即可藉由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這也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的適應症,目前這種治療方式已經非常普遍。

還有,中風之後手腳不靈活或是講話不靈光,也可以藉由重複性經顱磁刺激來改變手腳卡卡或是嘴巴含滷蛋的狀況。

台灣已經面臨人口老化問題,最近很多研究發現,這種物理調節方式對失智症改善有助益,大家如果發現自己的能力稍微下降,就可以接受這種物理調理,以防失智症之後造成子女的負擔。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重複性經顱磁刺激也是藥物以外的改變方法。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不需服用藥物且相對安全的物理調節方式,可說是腦部功能失調病人的福音。當腦外的電流接上腦內部的電流,腦袋的神經網路就不會「秀逗」斷線了。

責任編輯:辜子桓

失智症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 中風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