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族總是睡不飽 英國研究:4招改變作息,不需藥物
眾人皆睡我獨醒,習慣晚睡的「夜貓族」常處於睡眠不足狀態,不少夜貓族最終選擇依賴藥物。一份英國最新研究找出簡單4招調整睡眠作息的干預措施,完全沒使用藥物,不到一個月就成功改變夜貓子受試者生活作息。
該研究發表於「睡眠醫學期刊」,由英國伯明罕大學、薩里大學及澳洲蒙納許大學學者共同進行。研究對象是22名18至24歲青少年,平均入睡為凌晨2時30分,起床時間10時15分,隨機分實驗組、控制組,要求實驗組改變起床、上床、飲食、運動時間;僅要求控制組每天固定時間吃午餐。
該研究干預措施分4招,首先,夜貓族要比平常早2至3小時起床,並至戶外曬充足陽光;第二,起床後盡快吃早餐,定時用餐,下午3時後不喝咖啡因飲料,晚上7時前吃晚餐;第三,有運動習慣者改早上運動;最後,要比習慣入睡時間提早2至3小時上床並在晚上限制光照時間。
在3周內,實驗組的夜貓子晝夜節律顯著改善,睡眠及清醒時間與多數人無異、早晨的工作表現變好。研究證實,建立簡單常規可幫助夜貓子調整生理時鐘、改善身心健康,且憂鬱和壓力及白天嗜睡感都降低了。
開業身心科醫師范樂群說明,人體睡眠受生理時鐘影響,生理時鐘則與光線有關,當陽光進入眼睛,刺激視叉上核,通知松果體停止分泌褪黑激素,讓人清醒;夜晚光線變少,褪黑激素增加,讓人逐漸有睡意。因此調整生活作息可先從光線著手。
除了4招干預措施,范樂群也建議,白天盡量不要躺床,如真的想睡,最多只能睡半小時午覺;晚餐不要吃太多,避免腸胃不適,睡前喝杯溫牛奶,或補充保健營養品-維他命C、鈣、鎂,安定神經、穩定睡眠品質。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不靠藥物,僅用干預措施就可改變夜貓子的晝夜節律。夜貓族日夜顛倒可能是為適應工作步調做的妥協,如能短期改善是好消息,但要改變長久的習慣,就需下定決心調整。
推薦文章
-
打破「非一萬步不可」迷思 新研究揭7000步就有顯著健康效益
-
自殺高居青壯年死因第二 張書森:破除「 只能靠自己」的毒性文化,建立友善求助環境
-
何時開始都不嫌遲 研究揭輕鬆改變生活習慣也能減緩認知衰退
-
20歲女「每天高潮無數次」無法工作社交 醫生只能用一種藥物壓制
-
屏東免費月嫂服務再升級,讓小產媽媽和準媽媽迎來「神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