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恐致急性壓力症候群 專家建議別用情緒勒索彼此
罷工、造勢、街頭抗爭,台灣社會各種大型群眾運動屢見不鮮,過度的激情可能讓參與者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出現恐慌,失眠等症狀。專家表示,事件過後若身心症狀持續存在,影響正常生活,就應當尋求專業醫療或諮商協助。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表示,民眾走上街頭,或多或少都有些情緒成分存在;例如最近的空服員罷工事件,不論有無參與罷工的勞方、資方,以及行程受到影響的消費者,都累積了不少負面情緖,身在其中的人,也容易出現急性壓力症候群。
常見的急性壓力症候群反應是,有的人會有強烈的害怕、無助感,或是恐怖感受;有的人會反應在生理上,像是感覺麻木、頭昏眼花、失眠或惡心甚或失去現實感、自我感。勞資長期對立也會導致員工身心負荷過重,不只讓工作氣氛低迷,更不利於身心健康。
林萃芬指出,若沒有適時紓解壓力,有些人會產生痛苦、情緒崩潰、整個人的感覺與知覺系統受損,進而干擾身體機能,出現失眠、沒胃口、身體麻痺、絕望感等狀況。
透過罷工爭取權益,可能會付出的身心健康代價,林萃芬建議,從心理健康的角度,雙方應坐下來好好溝通,不用情緒勒索彼此,達到雙贏的境界。
推薦文章
-
連8年蟬聯全球最幸福國家之首 芬蘭人的6個幸福祕訣
-
普發現金最快10月上路!1萬元怎麼用最有助健康與安心?
-
心臟病、皮蛇呈「雙向關聯」 醫:中風者一年內得皮蛇機率高25倍
-
健身不必複雜!養成6個日常習慣讓你比大多數人更健康
-
為什麼肚子最容易肥胖?健身教練推薦飯後做1事有助瘦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