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標籤 還給精神疾病病友尊嚴
思覺失調症患者是社會不定時炸彈?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表示,思覺失調症病友的樣貌並非個人的固定特質,而是複雜的社會互動後產生的烙印,「唯有理解,才能剔除標籤,還給病友身為人的尊嚴與價值」。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李麗娟表示,社會大眾經常誤認為精神病友必會帶來安全威脅,而投以異樣眼光、貼上汙名標籤,殊不知這是世上最直覺、最簡單的惡。
類似的行為會讓病友感到羞辱、不被尊重,甚至可能漸漸用這些刻板印象看待自己,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定自己有病、不是正常人、無法承擔壓力,漸漸地影響人際關係、社交活動、工作與家庭日常生活挫敗,對未來不抱任何期待。
精神病友若將他人貼上的汙名標籤內化,進而產生行為退縮、消極不抱希望,以及伴隨而來的社交與工作挫敗。李麗娟說,「在社會汙名與自我汙名交相作用之下,『人』的模樣漸漸變成扁平、模糊的影子,精神障礙者會漸漸忘了自己也是『人』。接著,他的社會支持漸漸薄弱,資源運用也愈來愈不足,病友與照顧者的負荷將愈來愈沉重。」
李麗娟表示,每個人都很不一樣,沒有人希望自己被當成異類,社會大眾須理解精神病友只是生病了,而生病與否並非他們所能選擇。唯有多一點同理,才能剔除標籤,還給病友身為人的尊嚴與價值。
推薦文章
-
自殺高居青壯年死因第二 張書森:破除「 只能靠自己」的毒性文化,建立友善求助環境
-
70歲後人生差很大?研究揭示長壽與慢性病風險的分水嶺
-
面對憂鬱與強迫共病,rTMS迎來關鍵轉機 !
-
🎧|從割喉案到土城砍人案,讓精神鑑定不再主觀!AI腦掃描讓「裝病」無所遁形
-
低溫高溫都要注意!研究:2日內氣溫驟升或驟降增急性中風風險,2種族群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