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慢性病 應遵醫囑服藥

聯合報 姜欣榕/台大醫院藥劑部藥師
林哲熹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戲中詮釋思覺失調症患者。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接收資訊管道多元,若一時身心未調整好,被壓力打敗,以致無法恢復正常生活,尋求醫療是重要選項之一。

在門診中常聽到「思覺失調症」一詞,它是一種慢性疾病,病人可能出現妄想、幻覺,想法與言語缺乏條理性等正性症狀,及缺乏動力、表情冷漠、情感表達能力減退等負性症狀,認知功能如注意力、記憶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也會受到影響。若反覆急性發作,將導致自我照顧能力與社交功能退化。

一般認為,可能與大腦內部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調控機制異常相關,遺傳與環境刺激也可能誘發病狀的出現。藥物治療的目標,主要為減輕症狀對於睡眠或行為的影響。

發病初期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有助於減輕症狀與發作頻次;急性期過後,症狀逐漸減輕及穩定,這階段的治療目標為維持穩定控制、減少復發,回復社交功能;長期用藥可減少環境或生活壓力引起復發的風險。

目前用藥選擇有很多,各藥品療效相當,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血糖、血脂異常與體重增加外,也可能讓人感到睏倦,干擾思考判斷或動作協調,不宜駕駛車輛及從事可能因警覺性降低導致危險的活動。對於容易忘記服藥或排斥服藥的病人,可選擇長效針劑,通常每兩周至四周、甚至每三個月投予一次,如此可改善病人服藥順從度,使藥效穩定發揮。

此類疾病的治療並非立即見效,多數在治療的前兩周症狀開始減輕,四到六周才出現完整的用藥反應,因此建議定期回診,配合醫師指示共同監測用藥的療效與不適,勿自行停藥或是減藥。

為了更好的生活,當家人或自己有精神方面的症狀或困擾,一定要盡早就醫治療,積極面對。

思覺失調症 精神疾病

推薦文章

>